-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2013年版)第五章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资料
斯大林:社会主义——短暂阶段,向共产主义过渡。 赫鲁晓夫:“共产主义建成论”。 勃列日涅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 戈尔巴乔夫:“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论”。 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1990年3月15日在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的“公开性”方针促使1990年通过了废除书刊检查制度的法律,并开展了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规模平反的运动。1991年8月22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继续致力于缔结联盟条约的工作,但12月8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白俄罗斯代表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声明,并宣布了苏联的解体。苏联国家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中、后期,苏联社会思想获得空前解放,苏联人民抛弃了苏共,苏共丧失执政的基础,最终被迫自行瓦解,苏联解体。 1986年,提出苏联只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在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戈氏正式提出:苏联改革的目标是要达到“向共产主义前进中的重要阶段的苏联社会的崭新状态——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搞了所谓的新思维,而且提出了一个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苏联探索过程概括: 邓小平的评价:“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探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1980年1月)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最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探索。 (三)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1、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一项宏伟的战略任务,它代表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由于中国长期贫穷落后,又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负和压迫,因此,解放了的人民群众恨不能在朝夕之间就使中国强大起来。全党上上下下也涌动着一种“跃进”的力量。 但是,作为一个执政党,作为一个领路人,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有一个比较清醒的战略估计。也就是说,应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和目标有一个基本设想,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基本规划。 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多次提出过自己的预期和设想。1954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用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打下一个基础;用十个五年计划即五十年时间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设想。此后,毛泽东多次阐述了他设想的这个时间表,希望中国经过五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到20世纪末能够追上或赶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 1956年,毛泽东在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 1957年毛泽东再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的思想。认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发展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 195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在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由此,超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