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步导学静电场1-审核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知能准备]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
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
(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
(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
(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完全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称为元电荷.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
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电子的比荷为.
[同步导学]
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
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
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的整数倍,故A错,B、C、D正确.
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
都带电的是 ( )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应出正电荷,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则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正确;如果先移走带电棒,则甲、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则两球分开后不显电性,故B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则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性的电荷,故C正确.可以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两导体球带电,而使棒的带电荷量保持不变,故D错误.
3.“中性”和“中和”的区别
“中性”和“中和”反映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示电性,表现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两个带等量(或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抵消(或部分抵消),最后都达到中性(或单一的正、负电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同步检测]
一切静电现象都是由于物体上的 引起的,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带上电,梳头时会带上电,脱外衣时也会带上电等等,这些几乎都是由 引起的.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
3.如图1—1—2所示,在带电+Q的带电体附近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移走,再把A、B分开,则A 电,B 电;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Q,则A 电,B 电.
4.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斥力作用下,同种电荷有尽量 的趋势,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且在引力作用下有尽量 的趋势.
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1—1—3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说课定稿.doc
- 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doc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规律.doc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学生版.doc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测试题.doc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能力训练.doc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测试题目.doc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练习题.doc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x.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