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ppt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板块导航 1. 2. 3. 4.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开始上课 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增长曲线分析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不能用样方法 规避2个误区 人口的数量变化规律与其他相同 揭密 3个必 考点 澄清 2个易错点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对“S曲线”的几个关键点认识不清 高考真题演练 备选素材展台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混淆 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探究 1.1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2血细胞计数板 2.1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 4.1能量流动 4.2碳循环 4.3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揭秘高考必考点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典例1 训练1 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 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通过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典例1 训练1 揭秘高考必考点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 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 ↓ 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N1)、 ↓ 重捕(N2)、标记(N0) ↓ 计算种群密度N/N1=N2/N0 注意 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易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 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典例1 训练1 揭秘高考必考点 【典例1】?(2012·课标,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命题揭秘 思维导图 拓展归纳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考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既可以单独进行考查,也可以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结合起来考查。出题形式可以是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答案展示 D 特别提醒: 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图(显/隐) 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典例1 训练1 【训练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B 揭秘高考必考点 答案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揭秘高考必考点 “J”型和“S”型曲线比较 “S”型曲线分析 典例2 训练2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增长曲线分析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条件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增长 模型 增长率 增长率:随种群密度上升逐渐下降 增长速率 (斜率) 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上升逐渐增大 K值有无 无K值,种群数量连续增长 有K值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阻力的有无造成的 × 揭秘高考必考点 “J”型和“S”型曲线比较 “S”型曲线分析 典例2 训练2 1)K值及其变动示意图 ①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 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 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 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 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 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②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2)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封闭环境中,无物质和能量的补充,最终导致K值下降。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增长曲线分析 “J”型和“S”型曲线比较 “S”型曲线分析 典例2 训练2

文档评论(0)

yi593p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