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质分离过程原理解答.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对速度下雾滴的蒸发:谢伍德数Sh =KgD/Dv,努塞特数Nu =hcD/Kd,施密特数Sc =μa/Dvρa,普朗特数Pr =Cpμa/Kd,雷诺数Re =Dvρa/μa。 D为液滴直径,ρa为干燥介质密度,μa为粘度,Cp为定压比热容,Kd为液滴周围气态膜的平均热传导率,hc为对流热传导系数,Kg为传质系数,Dv为扩散系数 * * * * * * * * * * * * 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三传)的类似律 动量、热量和质量三种传递过程之间存在类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传递过程的机理类似。 (2)描述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包括数学表达式及边界条件)类似。 (3)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类似。 (4)数学模型的求解结果类似。 根据三传的类似性,对三种传递过程进行类比和分析,建立一些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该过程即为三传类比。 探讨三传类比,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三传的机理,另一方面在缺乏传热和传质数据时,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用流体力学实验来代替传热或传质实验,也可由一已知传递过程的系数求其它传递过程的系数。 当然,由于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还存在各自特性,所以类比方法具有局限性,一般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物性参数可视为常数或取平均值; (2)无内热源; (3)无辐射传热; (4)无边界层分离,无形体阻力; (5)传质速率很低,速度场不受传质的影响。 * 三种传递的类比 一. 三种传递通量计算式形式的相似性    由于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三者都牵涉到流体质点间的交换(涡流传递)和分子交换(分子传递),因此三种传递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在湍流流体中,当上述三种传递同时发生时,湍流流体质点和分子之间的交换在不同程度地同时影响着三种传递,这使得三种传递的机理和计算方法具有相似性。以三种传递的分子传递为例,它们的传递通量可以统一为下列相同的形式:    传递通量=-扩散系数×(广义)浓度梯度     * 三种传递通量计算式形式的相似性 动量传递通量: =-动量扩散系数(m2/s).动量浓度梯度(kg/m3.m/s/m) 质量传递通量: =-质量扩散系数(m2/s).质量浓度梯度(kg/(m3.m)) 热量传递通量: =-热量扩散系数(m2/s).热量浓度梯度(J/(m3.m)) * 1.3.5 传质理论 1.3.5.1 双膜理论 双膜传质理论是刘易斯(W. K. Lewis) 和惠特曼(W. Whitman)于1924年提出的。薄膜理论在两个流体相界面两侧的传质中应用,是最经典的传质理论之一。 传质阻力集中于壁面附近的虚拟膜即边界层中,而在边界层外则为主体流体,不存在传质阻力。 * 双膜理论有五点假设: (1) 在两个流动相(气体/液体、蒸汽/液体、液体/液体)的相界面两侧,都有一个边界薄膜(气膜、液膜等)。物质从一个相进入另一个相的传质过程的阻力集中在界面两侧膜内。 (2) 在界面上,物质的交换处于动态平衡。 (3) 在每相的区域内, 被传输的组元的物质质量通量, 对液体来说与该组元在液体内和界面处的浓度差成正比;对于气体来说,与该组元在气体界面处及气体体内分压差成正比。 (4) 对流体1-流体2 组成的体系中,通常每相中的流动都处于湍流状态。但双膜理论认为两个薄膜中流体是静止不动的,不受流体内流动状态的影响。 (5)各相中的传质被看作是独立进行的,互不影响。 * 1.3.5.2 溶质穿透理论 希格比(Higbie)于1935年提出了溶质穿透理论,主要用于解释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认为溶质以一维不稳定扩散方式向液体渗透,应用Fick第二定律, 其传质系数为: 即为用溶质渗透模型导出的对流传质系数计算式。由该式可看出,对流传质系数 可通过分子扩散系数 和暴露时间τc计算,暴露时间 τc即为模型参数,但是暴露时间τc的数值不易确定,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