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解答.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念: 创伤是指各种因素造成机体的损伤。轻者造成体表的损伤、疼痛、出血;重者造成功能障 碍、残疾、甚至死亡。 分类: 按照皮肤完整与否分为开放性(不完整)和闭合性损伤(完整)。 复合伤:不同致伤原因同时或相继造成的不同性质的损伤。 多发伤:同一致伤原因同时或相继造成的多个部位损伤。 现场急救的目的: 保护伤口、减少出血、维持生命、固定骨折、防止或延缓伤情恶化、便于快速转运。 现场急救的原则: 1、先判断伤员和自身是否安全,自己尽可能先有保护性措施。 2、全面、重点了解伤情,迅速准确查体。 3、判断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检查伤口、头、脊柱、胸腹、四肢,并及时呼救。 4、动作轻、快、准,防止加重损伤。 5、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不可忽视沉默伤员。 现场急救的原则: 6、对出血者迅速进行有效的止血。 7、包扎(头、胸腹、四肢);固定(脊柱、四肢),再次检查患肢的感觉、运动、血循环。 8、加强人文关怀,保存好伤员物品。 9、必要时及时转运。 (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急救和呼救并重、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事故现场急救: 避免惊慌失措 控制慌乱局面,清点伤员,行必要的分组标记 伤情评估 急救措施的实施 联系医院,分送病员(转运) 一.止血术 外伤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 外出血是现场急救的重点 止血术常用的方法有: 指压动脉止血法 加压包扎法 填塞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法等。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止血法 失血的全身表现: 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手足湿冷、乏力、心慌气紧、脉搏细速、表情淡漠、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止血材料: 最好用无菌敷料、止血带,紧急情况下可选用相对干净的材料(毛巾、衣物等) 。 (一)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运,是一种短暂的止血方法(10-15分钟),用于出血量较多的伤口,有快速止血的作用。 要点:患肢抬高、位置准确、力量适中。 (二)包扎(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料或棉垫直接压住伤口或伤口周围,再用绷带或三角巾进行包扎或加压包扎来止血。 要点:患肢抬高;伤口浅表的异物予以去除后包扎,刺入体内的异物予以保留,骨折断端外露时,伤口周围加垫后间接加压包扎;敷料覆盖超过伤口边缘3cm以上;被血浸湿的敷料不要丢弃,应在上面加盖敷料或棉垫。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于各种伤口 可靠 最常用 包扎范围较伤口大 (三)填塞止血法: 用于伤口较深较大、出血多的伤员,用敷料等塞入伤口内,再加压包扎,留敷料的一角在伤口外并记录塞入敷料的数量。 (三)填塞止血法 颈部和臀部大而深伤口 先填塞再包扎 (四)止血带止血法 只用于四肢 其它方法无法应用时 有橡皮止血带 气性止血带 布制止血带三种 (五)加垫屈肢止血法: 四肢没有骨折时,用于腋窝、肘窝和腘窝以远的出血。在腋窝、肘窝和腘窝处垫上绷带卷或棉垫,并屈曲相应关节压迫此处的血管止血,再用绷带等固定该关节。准确记录时间,每50分钟放松3-5分钟。 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 一、地震 二、火灾 三、交通事故 四、一氧化碳中毒 五、溺水 六、触电 七、烧、烫伤 八、高原病 九、气道异物梗阻 一、地震救护原则: 1、先近后远,先救近处的人,后救远处的人。 2、先挖后救,挖救结合。 3、先救命后治伤。 4、对开放性伤口给予包扎,骨折应固定。 5、检伤分类,分清轻重缓急,有效实施抢救运送。 6、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开展心理支持治 疗。 地震现场急救 1、在埋在瓦砾中的幸存者,先建立通风孔道,以防窒息。 2、挖出后立即想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检伤及相应的处理。 3、因恐惧,伤员原有心脏病、高血压可加重、复发,引起猝死,应特别关注。 4、身处危险环境中自救。 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或其他危险物,用砖石木棍等支撑。 扩大周围的活动空间。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不要大喊大叫,保存体力,用敲击方法求救。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保护和节约饮用水、食物。 各种避震场所 原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方法,就近选择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逃离危险场所,避开易发生次生灾害处,切断危险源,避免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