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ppt

* * 第十四章 目 的 要 求 1、简述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 2、解释内外毒素的概念,能熟练掌握其特点及区别要点。 3、解释并区别感染与传染、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潜伏感染,菌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概 述 细菌的感染(传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性(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 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致病菌(病原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细菌。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一、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 机体的免疫力 外因环境因素的影响 病原菌入侵 到机体后, 一定会引起 机体生病吗? 细菌的致病因素 细菌的毒力 细菌侵入宿主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侵入门户) 致病因素 侵袭力 毒素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 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 入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 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 性物质。 毒素:含有损害宿主组织、器官并引起 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成分。 毒力 (一)细菌的毒力 荚膜、微荚膜。    黏附素:细菌表面的蛋白质       菌毛分泌物       细菌的表面组分:如磷壁酸。 2)侵袭性物质:协助病菌抗吞噬或向四周扩散。 如致病性葡萄球菌凝固酶、A群链球菌透明质酸 酶、链激酶等 1、侵袭力 1)菌体的表面结构     细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成分,可直接或间接损伤宿主细胞、组织和器官,干扰其生理功能。 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不同可分为: 外毒素 内毒素 2、毒素 外毒素 甲醛 类毒素 马 抗毒素 1)概念:是G+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2)产生菌:革兰阳性菌,少部分革兰阴性菌 3)化学成分:蛋白质 4)稳定性:不耐热 5)毒性:强,有组织选择性 6)抗原性:强 外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中枢神经系统 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 骨骼肌 强直性痉挛 白喉外毒素 外周神经末梢、心肌 抑制靶细胞蛋白质合成 外周神经麻痹、心肌炎 霍乱肠毒素 肠上皮细胞 激活腺苷环化酶 上皮细胞分泌增多 破伤风梭菌 白喉棒状杆菌 霍乱弧菌 不同的细菌 不同的外毒素 不同的部位 不同的临床症状 不同细菌的外毒素有选择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骨骼肌痉挛 肌肉松驰性麻痹 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等 小肠上皮细胞过度分泌、腹泻、呕吐 表皮剥脱性病变 阻断神经元之间的抑制性冲动的传导 抑制乙酰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提高cAMP水平 表皮与真皮脱离 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白喉毒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破伤风杆菌 肉毒杆菌 白喉杆菌 霍乱弧菌 葡萄球菌 症状与体征 作用机制 外毒素 细 菌 外毒素种类 神经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细胞毒素 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6)抗原性:弱 1)概念:是G-菌细胞壁中的结构成分,在细菌裂解后才释放出的毒性脂多糖。 2)产生菌:革兰阴性菌 3)化学成分:脂多糖 4)稳定性:耐热 5)毒性: 弱 (无组织选择性) ①致热反应 ②白细胞反应 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④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内毒素 内毒素毒性作用 (A)热源性 (C)内毒素血症和休克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B)白细胞数目改变 为细菌细胞壁结构成份,菌体崩解后释出 由活菌释放至菌体外 存在部位 G-菌多见 G+菌多见 来 源 刺激机体对多糖成份产生抗体,不形成抗毒素,不能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经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仍有较强的抗原性,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抗 原 性 较弱,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强,有选择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毒性作用 耐热,160℃ 2~4h被破坏 60℃~80℃ 30 min被破坏 稳 定 性 脂多糖 蛋白质 化学组成 内毒素 外毒素 区别要点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细菌的毒力 细菌侵入宿主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侵入门户) 细菌的致病性 侵袭力 毒素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性酶 外毒素 内毒素 (一)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条件致病菌 二、细菌的感染 病人 病原携带者 患病及带菌动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