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节地震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地 震 1、概念 2、地震的成因类型 3、地震波 4、震级与烈度 5、公路震害及防震原则 地震 概念: 地下深处的岩层,由于某种原因突然破裂、塌陷以及火山爆发等而产生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这种现象称为地震。 世界每年平均发生五百万次地震,而造成严重破坏的每年约十几次。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强烈的地震。 有关地震的基本概念 震源:地壳或地幔中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中和震源中间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地面上某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该点的震中距。 震中区:围绕震中的一定面积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它表示一次地震时震害最严重的地区。强烈的震中区又称极震区。 等震线:在同一次地震影响下,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 地震序列 —— 前震 + 主震 + 余震 在一个地区相继发生的并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大小地震(主震型、多震型、单发型)。 震源 震源深度 震中 震中距 等震线 地震的成因类型 构造地震:由于地质构造作用产生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喷发和火山下面岩浆活动产生的地面振动称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由于洞穴崩塌、地层陷落等原因发生地震,称为陷落地震。 激发地震:在构造应力原来处于相对平衡的地区,由于外界力量的作用,破坏了相对的稳定状态,发生构造运动并引起地震,称为激发地震或诱发地震。 我国的主要地震带分布 我国主要地震带: 1.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震源处产生剧烈振动,以弹性波方式向四周传播,此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是通过地震波实现的。 体波:在地下岩土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面或岩体内不连续界面后,引起沿地表面或界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包括瑞利波 和勒夫波 地震震级 震级:震中距离100公里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值A的对数。 M = lgA 震级M与能量的关系:lgE = 11.8+1.5M, E 为能量,M 为震级 微震:小于2的震级; 有感地震:2-4震级; 破坏性地震或强震:5级以上的地震; 强烈地震或大震:7级以上的地震; 最大的记录为8.9级地震,汶川地震为8.0级。 地震震级与烈度 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或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一般100年),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普遍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区域烈度) 场地烈度:场地烈度是根据场地条件,如岩石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调整后的烈度。 设计烈度:在场地烈度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建筑物,将基本烈度予以调整,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这种烈度称为设计烈度,也称设防烈度。 地震震害(一)地震力的破坏作用 地震力的破坏作用: 地震使建筑物受到惯性力作用,导致建筑物开裂、变形甚至破坏 (二)地变形的破坏:断层错动、地裂隙与地倾斜 (三)地震促使软弱地基变形、失效 汶川地震分析 初步认为, 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惹的祸,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汶川地震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汶川地震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激发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震激发的滑坡、崩塌大多数分布在烈度≥7度的地区; 《规范》规定:修建于可能激发大规模滑坡、崩塌地段的公路工程设防起点为7度。 平原地区路基的震害 纵向开裂 边坡滑动 路堤坍塌 路堤下沉 纵向波浪变形 桥头路堤的震害 地裂缝造成的震害 平原地区路基的防震原则 尽量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带修筑路堤 在软弱地基上修筑路基时,注意鉴别地基中可液化砂土、易触变黏土的埋藏范围与厚度,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加强路基排水,避免路侧积水 严格控制路基压实,注意路基的分层压实 注意新老路基的结合 采用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