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十五章 色谱分析法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特点与原理 feature and principle of SFC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结构流程 structure and general process of SFC 三、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FC 超临界色谱 纯净物质根据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呈现出液体、气体、固体等状态变化,如果提高温度和压力,来观察状态的变化,那么会发现,如果液体与气体达到特定的温度、压力,会出现液体与气体界面消失的现象该点被称为临界点,在临界点附近,会出现流体的密度、粘度、 溶解度、热容量、介电常数等所有 流体的物性发生急剧变化的现象。 超临界流体 * 温度及压力均处于临界点以上的液体叫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例如: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374.3 ℃,p=22.05 MPa)以上时,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液态和固态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该状态的水即称之为超临界水。 超临界流体色谱兼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特点。它既可分析气相色谱不适应的高沸点、低挥发性样品,又比高效液相色谱有更快的分析速度和条件。 *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特点与原理principle and character of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1.概述 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压力与临界温度时,物质的一种状态。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80年代快速发展,具有液相、气相色谱不具有的优点: (1)可处理高沸点、不挥发试样; (2)比LC有更高的柱效和分离效率。 * 2. 超临界流体性质 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具有气体的低黏度、液体的高密度,扩散系数位于两者之间。 可通过改变超临界流体的密度(程序改变)调节组分分离(类似于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液相色谱中的梯度淋洗)。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与压力有关。 * 3.原理 SFC的流动相:超临界流体;CO2、N2O、NH3 SFC的固定相:固体吸附剂(硅胶)或键合到载体(或毛细管壁)上的高聚物;可使用液相色谱的柱填料。填充柱SFC和毛细管柱SFC; 分离机理:吸附与脱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被分离; 通过调节流动相的压力(调节流动相的密度),调整组分保留值; * 压力效应: SFC的柱压降大(比毛细管色谱大30倍),对分离有影响(柱前端与柱尾端分配系数相差很大,产生压力效应);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受压力在临界压力处最大,超过该点,影响小,超过临界压力20%,柱压降对分离的影响小; 在SFC中,压力变化对容量因子产生显著影响,超临界流体的密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密度增加提高溶剂效率,淋洗时间缩短。 CO2流动相,当压力改变:7.0→9.0×106 Pa,则: C16H34的保留时间 25min → 5min。 * 程序升压 * HPLC与SFC比较 *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结构与流程instrument structure and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FC 1.结构流程 * 2.主要部件 (1)SFC的高压泵 无脉冲的注射泵;通过电子压力传感器和流量检测器,计算机控制流动相的密度和流量; (2)SFC的色谱柱和固定相 可以采用液相色谱柱和气相交联毛细管柱; SFC的固定相:固体吸附剂(硅胶)或键合到载体(或毛细管壁)上的高聚物;专用的毛细管柱SFC; * 主要部件 (3)流动相 SFC的流动相:超临界流体;CO2、N2O、NH3 CO2应用最广泛;无色、无味、无毒、易得、对各类有机物溶解性好,在紫外光区无吸收;缺点:极性太弱;加少量甲醇等改性; (4)检测器 可采用液相色谱检测器,也可采用气相色谱的FID检测器 * 三、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FC 1.聚苯醚低聚物的分析 色谱柱:10m× 63μm i.d. 毛细管柱, 固定相:键合二甲基聚硅氧烷; 流动相:CO2 ;柱温:120 ?C; 程序升压; * 2.甘油三酸酯的分析 四种组分仅双键数目和位置不同,难分离; 色谱柱:DB-225 SFC毛细管柱; 流动相: CO2 ;从15MPa程序升压到27MPa;2.5hr完全分离。 * 内容选择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与仪器 feature and in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