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物理竞赛气体和液体表面性质浅析.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在玻璃表面涂上一甘油薄膜,水就不再和玻璃表面浸润。用此方法可以防雾,下雨时汽车挡风玻璃也可以不用雨刷! * 对于水,α=10^-2,θ=0,当R=10^-3m时,h=1mm。当R=10^-6m时,h=1000mm。 * 道尔顿分压定律 将N种气体同时装入容器(V)中产生的压强称为混合气体压强。 实验表明:p=p1+p2+···+pN 或: * 解:  原来 现在 氮气:  变为原子,求压强 假设 * 在一体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装有2克氢气和少量的水,容器内压强p0 = 17×105Pa。然后加热容器,使容器内的压强变为p1 = 26×105Pa,此时有部分水汽化。已知水蒸汽的摩尔质量为M = 18×10-3kg/mol,水的饱和蒸汽压pt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方块点是实验数据,曲线是这些数据的拟合线);试求水的初始温度T0和末温度T1,并估算水的质量变化量。 * (1)在图上画出氢气的等体过程曲线,并由分压定理画出总气压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2)再从总压强曲线读出初始压强下、末压强下的容器内的温度(即水的温度) T0=380K,T2=442K (3)从图中读出初始总压强下、末压强下水蒸汽的压强 p0=1.4×105Pa p1=8.0×105Pa 由水蒸气的状态方程得水蒸气的质量增加(即水的质量减少量) * 7-4 液体的表面性质 一、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类似紧张的弹性薄膜,有收缩的趋势。 原因:表面内分子力作用。 表面张力的作用表现在线段两边的液面以一定的拉力相互作用。 方向恒与线段垂直,大小与线段长度L成正比。 f = aL a―表面张力系数,单位长度直线两旁液面的相互拉力(N/m)。 * F 薄膜有收缩趋势,要增加液面面积,需外力做功: DA=FDx 即:a 等于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外力所需做的功。 1、与液体成分有关,密度小、易蒸发的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小;(油、水、酒精等) 性质: 2、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蓖麻油) 3、与杂质有关 能使其减小的物质―表面活性剂; 4、与相邻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水与玻璃、水与荷叶 =2aLDx =a DS * 水和油边界的表面张力系数a = 1.8×10-2N/m,为了使 10-3kg的油在水内散布成半径为10-6m的小油滴,需做多少功?散布过程可以认为温度不变,油的密度为900kg/m3。 一个大油滴在等温地散布成大量小油滴时,能量仅消耗在形成增加的表面积上 设小油滴数目N,油滴半径分别为R,r * 二、球形液面内外的压强差 弯曲液面,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液面内外压强不同 f = a 2pr pi p0 DFiy=piDScosq F0y=p0pr2 Fiy = F0y+f 附加压强为正。 若为凹面,附加压强为负。如液体内部的气泡。 r θ y * 在连通管两面分别吹出大、小两个肥皂泡后关闭C1、 C2、C3。再打开C2、C3,出现什么现象? 小肥皂泡不断缩小,大肥皂泡不断增大! A C B 解:肥皂膜,内外两个表面(半径近似相同) C1 C2 C3 *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考虑到附加压强远小于大气压强 C1 C2 C3 肥皂泡内空气体积正比于r3。 由质量守恒定律: m1+m2=m3,得 * 将压强为p0=1atm的空气等温地压缩进肥皂泡内,最后吹成半径为2.5cm的肥皂泡。求吹成这肥皂泡所需做的功。 a =4.5×10-2N/m。 设泡内空气压强为p 用于增大表面积所需做的功 压强为p0的空气等温地压缩到压强为p的状态,需做功 * 三、毛细现象 1、液面与固体接触处的表面现象 浸润与不浸润 水银放在玻璃板上―成球状滚动而不附着在玻璃上―不浸润 水放在玻璃上―沿玻璃扩展,附着在玻璃上形成薄层―浸润 浸润或不浸润取决于液体和固体性质。 微观上:由固、液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附着力)是否大于液、液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内聚力)决定 现象: q 浸润 q 不浸润 以夹角大于还是小于90°区分 q ― 接触角 * 2、毛细现象 浸润或不浸润液体在细管内出现液面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由表面现象与接触角(液体浸润管壁的情况)决定。 液体浸润管壁的情形 q q h B C 刚插入,由于浸润,液面下凹 必然上升以达到压强相等。 A 将凹面近似看作半径为r的球面 设管半径为R,则 上升高度与表面张力系数成正比,与毛细管半径成反比 * 液体不浸润管壁的情形 h A 设管半径为R,则 在不浸润情形下,q是钝角,因此h 0 意味着管中液体不是上升而是下降 * 在内半径r = 0.3mm的毛细管中注水,一部分水在管的下端形成一水滴,其形状可以认为是半径为R = 3mm的圆的一部分,求管中水柱的高度。a = 7.3×10-2N/m。 A B h 完全浸润,q =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