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际税收第7章浅析.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4 限制避税性移居 7.4.1 限制自然人移居的措施 政府一般不能干预公民的移居避税,只能从经济上对其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使移居给政府造成的税收利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些国家(德国)在立法上采取了有条件地延续本国向外移居者无限纳税义务的做法。。 高税国居民为了逃避无限纳税义务,有的彻底切断了与原居住国的联系,但有的只是采取虚假依据的手段。对于这种行为,一些国家(瑞典、加拿大、法国)采取了严厉的限制。。 为了防止人们用临时移居、压缩居留时间的办法躲避本国的居民身份,许多国家(中国)都规定纳税人中途临时离境不扣减其在本国的居住天数。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4 限制避税性移居 7.4.2 限制法人移居的措施 一般而言,在一个同时以注册地标准和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判定法人居民身份的国家,法人居民移居他国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因此,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同时采用“注册地标准”和“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来判定法人的居民身份。 为了防止本国的居民公司迁移到低税国,许多国家(美国、爱尔兰、加拿大)规定,如果本国居民公司改在他国注册或总机构、管理机构移到国外从而不再属于本国居民公司时,该公司必须视同进行清算,其资产视同销售后取得的资本利得,要在本国缴纳所得税。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5 限制利用改变公司组织形式避税 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方式之一,是适时地改变国外附属机构的组织形式,当国外分公司开始盈利时,即将其重组为子公司。为了防止跨国公司利用这种方式避税,一些国家(美国、英国)在法律上也采取了一些防范性措施。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6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7.6.1 加强国内税务行政管理 7.6.2 加强反避税的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6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7.6.1 加强国内税务行政管理 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 加强纳税申报制度。 把举证责任转移给纳税人。 加强税务调查和税务审计。 密切与银行的合作。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6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近年我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必须定期向主管税务部门报送 与关联企业开展业务往来情况的申报表; 2. 各企业负有向税务机关就其转让定价进行举证的责任; 3. 明确了税务机关对企业转让定价行为进行调查审计的内 容和程序。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6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7.6.2 加强反避税的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 双边国际合作 主要是指两个国家之间通过签订有关的税收协定,相互承诺在税收情报和反避税等方面给予对方一定的合作。 国与国之间税收情报交换的主要方式: 1. 根据要求交换 2. 自动交换 3. 自发交换 4. 同时检查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6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多边国际合作 主要指两个以上国家缔结有关的税收协定,或国际性组织采取国际税收征管协调活动,以对付国际性的逃避税行为。 对付国际避税行为的多边税收协定目前并不多见,比较有影响的多边税收协定是1972年底由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和挪威5个北欧国家签订的《税务管理援助协定》 (1991年被《税务互助多边条约》所取代)。还有欧盟国家之间的多边国际税务合作。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对付避税地法规 “安全港”规则 2. 各国对付避税地法规的主要内容。 3.防止滥用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方法。 4.限制资本弱化法规的特点。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第7章 其它反避税法规与措施 7.1 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7.2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7.3 限制资本弱化法规 7.4 限制避税性移居 7.5 限制利用改变公司组织形式避税 7.6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1 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7.1.1 对付避税地法规的产生 7.1.2 各国对付避税地法规的基本内容 7.1.3 我国对付避税地的立法问题 《国际税收》(第五版) 朱青 编著 7.1 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7.1.1 对付避税地法规的产生 通常将建在避税地的外国子公司称为“基地公司”。要想阻止跨国公司利用避税地基地公司进行避税,居住国必须取消对本国居民从国外应得股息的推迟课税规定。这种取消推迟课税以阻止跨国纳税人利用避税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