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第六章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剖析.pptx

大学化学第六章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剖析.pptx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要求】;§6.1 共价键 §6.2 杂化轨道理论 §6.3 分子间力与氢键 §6.4 晶体结构; 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 分子晶体(分子间力); 原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则决定了物质的物理性质。; 本章主要介绍分子和晶体结构的有关知识。在分子结构中,主要介绍分子内部共价键的形成、分子空间构型(geometry configuration)、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三部分内容。 ;§6-1 共价键 (Covalent bond) ; 虽然这样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分子的形成,但对某些分子内存在的单电子键或外层电子数少于或多于8e-而能稳定存在的事实不能解释,如BF3,H2+ 等,对于共价键的性质也无法说明。; 1927年,德国化学家海特勒和伦敦把量子力学理论引入分子结构中,经发展形成了两种共价键理论:;一、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二)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4) 如果A原子有两个成单电子,B原子有一个成单电子,则一个A原子就能与两个B原子结合形成AB2型分子。例:氧原子有两个成单2p电子,氢原子有一个成单的1s电子,因此一个氧原子能与两个氢原子结合成H2O分子:; 2. 原子轨道重叠成键;1)对成性匹配:原子轨道必须以对称性相同的部分,即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中“+”与“+”,“-”与“-”符号相同部分相互重叠,才能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两核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增大。使两原子间的结合力大于排斥力,使整个体系的能量降低,从而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最大重叠原则:在满足对称性匹配的条件下,原子轨道总是沿着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方向进行重叠。轨道重叠的程度越大 ,核间电子云密度就越大,体系的能量就越低,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稳定。;(三)共价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二、共价键的类型;;如果两个原子以单键结合,则均为σ键。;;共价键;三、键参数;2. 键长;分子中相邻的两个化学键之间的夹角。;如H2O,若按VB法的解释: 8O: 1s22s22p4;再如:CH4, 6C:1s22s22p2,C 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按照价键理论,只能形成两个共价键,键角应该是900,但事实上,C 与4 个H形成4 个C-H 键,而且键角是:109028’。;§6-2 杂化轨道理论 (Hybrid orbital theory) ;;(1)杂化发生在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之间。 H2O、NH3、CH4、BF3; 根据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的类型,可将杂化分为:s-p型杂化和d-s-p型杂化。;三、杂化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1、;实例: BeCl2、CO2、HgCl2、[Ag(NH3)2]+;2、;实例: BF3、 BCl3、 CO32– 、NO3– 等;3、;CH4 分子;实例: CH4、 CCl4、CHCl3、CH2Cl2、 CH3Cl、 (SO42–、PO43–、ClO4–)等;(二)s-p型不等性杂化及分子的空间构型;7N:2s22px12py12pz1(基态) ? 7N:(sp3)12(sp3)21(sp3)31 (sp3)41 (sp3杂化态);;8O:2s22px22py12pz1(基态) ? 8O:(sp3)12(sp3)22 (sp3)31(sp3)41 (sp3杂化态) ;105?45’;【注意以下几点】;(3)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固定;(4)形成的杂化轨道“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大的一头与键合原子轨道重叠,成键能力增强。;杂化类型; 分子内部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而分子之间,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互结合的。这种作用力比化学键要弱得多,一般只有几个~几十个kJ·mol-1。分子间力虽然较弱,但它对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溶解度、表面张力、粘度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3 分子间力与氢键 (Van der Waals forces and hydrogen bond) ;一、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 分子极性的大小可以用偶极矩μ来衡量:分子中正(负)电荷电量与正、负电荷中心间距的乘积。μ 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μ 是矢量,由正电中心指向负电中心。(见P187 表6-7);;极性分子;(二)分子的变形性; 极性分子本身就存在固有偶极(permanent dipole),当处在外加电场中时,固有偶极就会顺着电场的方向定向排列(正极朝向电场的负极,负极朝向电场的正极)。这个过程叫做取向。同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