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形象学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形象学 形象学 一、何谓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形象,即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巴柔)。 如:“近代中国文学中的西方形象”、“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 钱钟书写《十八世纪英国人中的中国形象》,描述了中国形象由高贵到低贱(贫穷、病弱)的过程。 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形象在文本中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它可以是具体人物、风物、景物描写,也可以是观念和言辞。 《三国志》介绍了日本的地理 黄遵宪 二、形象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 1、注视者 时间 距离 频次 社会集体想象物 社会集体想象物,就是“全社会对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作的阐释”,亦即全社会对异国的看法。 作者(或作品)与集体想象物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一个异国形象可以是对社会集体想象物的认同;也可以是与社会集体想象物完全背离;还可以把对异国的描述强加给公众舆论。 2、被注视者 也就是“他者”,指存在于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游记、回忆录等各种文字资料中的异国人、异国地理环境、异国肖像(绘画、瓷器、园林等),其中的“套语”是描述被注视者的一个重要术语,是形象的一种特殊而又大量存在的形式。 被注视者的形象也传递了“我”的某些形象 自我在言说他者的同时也在言说自己,他者成了自我的延长和补充。 《红楼梦》:西洋真国才女,通晓四书五经,擅长作诗填词 洋鬼子就是近代中国文学中频繁出现的词汇。这个词汇中包含着一种傲慢、侵略等意义,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普遍对外国人的一种厌恶、排斥甚至敌对等情绪。 《外国洋人叹十声》 洋鬼子进中国叹了头一声, 看了看中国人目秀眉清, 体态人情衣冠齐整, 外国人中国人大不相同。 洋鬼子照镜子叹了第二声, 瞧了瞧自己样好不伤情, 黄发卷毛眼珠儿绿, 手拿个哭丧棒好似猴儿精。 …… 3、注视和被注视者的关系 狂热 憎恶 亲善 美国诗人弗林格第借环绕着旧金山唐人街过春节所舞的龙,写出他对美国人排华态度之不满,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下面选段讽刺美国人自以为来唐人街看舞龙是开明之举,其实是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 那些穿蓝色衣服的、仁慈的人,温和地观看着,他们代表我们更进步的文明,因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民主标准所以甚至可以允许一些野蛮人在我们中间举行他们古怪的习俗…… 蓝衣的市民谈来谈去都认为它(指中国龙)想要逃跑;不论如何,都不可以让它逃走,因为中国巨龙是全世界最具有潜力的龙,如果让它由唐人街逃出来,可能会奔驰到他们新的高速公路那儿,在百老汇街入口处,误把那儿当作中国的长城或当作其他蛮族起的屏障,所以就会沿着它走,把柱子和路标都嚼烂吞下,且打嗝吐出一种奇怪的溶液,可以把美国的混凝土大墙都溶化掉。他们怕这条中国巨龙会由旧金山出发走得很远,所以他们已经秘密地、稳固地把它的尾巴尖绑了起来…… ——[美]弗林格第《伟大的中国人》1960年 案例分析: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欧洲最早读到的亚洲游记出自两位法国教士之手,即布郎卡尔班和卢布鲁克 卢布鲁克《东方行记》 1255年 描述了蒙古人架在车上的毡帐,常常聚集成流动村子。蒙古人 “男人们在头顶剃光一小方块,剩下的头发辫成辫子,从两边下垂至耳部。”冬天,他们用毛皮裹住身体,夏天穿着来自中国的丝绸。他们饮大量的乳酒——发酵的马奶——和葡萄酒。 在他们的描述中,“远东各民族生性凶残,在各方面都与欧洲人迥异,因之成其心患”。 在马可·波罗的笔下,中国则是一个“极度文明,和平而繁荣的民族,尽管他们不知道上帝,却在许多方面值得尊敬”。 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和父亲叔叔与十几位旅伴经4年到中国,游历17年。 到了17、18世纪, 欧洲宣扬一种正面的中国人形象,把他们塑造成一个生来就有礼有德,进步繁荣的民族。于是,一个关于中国的真正神话由此产生。 19世纪的西方,则从热爱中国到仇视中国。 “它不再被视作典范却成为批评的对象,它不再是受人崇敬的理想国度,而是遭到藐视和嘲笑。” “那些尖顶的帽子,闪光的袍子,雨伞,中国男人的辫子和小胡子,以及中国女人脸上厚厚的白粉都成了挖苦的对象,是活跃化装舞会的绝好假面和道具”。 在以后的年代里,这种形象并未改观。出现在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手里的中国形象,仍然是“退化,险恶,麻木,对自己的卑下一无所知”。 毛姆《人性的枷锁》 直至20世纪,“中国人的形象将不再仅仅用来表达恐惧,担忧,怀疑,而将成为西方人自身黑暗的揭露者”。突然,“欧洲人惊恐地发现他很像自己”。 从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可以洞见他们非常复杂的种种心态以及种种情感:对神秘的中国的崇拜感,对遍地财宝的中国的狂热占有欲,对中国习俗的好奇与讨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力量的恐惧等等。这些,便从变色龙似的中国形象身上折射出来。 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女性形象 妖魔(Demon) 《卧虎藏龙》中的

文档评论(0)

富贵礼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