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南華大學文學系(所).ppt
文 字 學;轉注;依其所主張的重點,或許可以主形、主音、主義三派來作大範圍的區分,以下我們就以這三派,各列舉幾家說法為代表,以了解轉注說的大致情形。;(一)主形派; 清曾國藩在〈與朱太學(仲我)書〉裡則把《說文》裡的省體形聲字作轉注,他說:
以謂「老」者,會意字也,「考」者,轉
注字也。……凡形聲之字,大抵以左體為
母,以右體得聲者為子,而母字從無省畫
者。凡轉注之字,大抵以會意之字為母,
亦以得聲者為子,而母字從無不省畫者。 ;而清江聲《六書說》則說:
立「老」字以為部首,所謂「建類一首」,
「考」與「老」同意,故受「老」字而從
「老」省。「考」字之外,如耆」、「耋」、
「壽」、「耇」之類,凡與「老」同意者,皆
从老省而屬老。只取一字之意以概數字,所謂
「同意相??」。……由此推之,則《說文解
字》一書,凡五百四十部,其始一終亥,五百
四十部首,即所謂「一首」也,下云「凡某之
屬皆從某」,即「同意相受」也。此皆轉注之
說也。 ;江聲把「一首」解釋作同在《說文》的五百四十部首,部首內的字義相同,可以「同意相受」。另外清鄭珍則主張「字以聲旁為主,一字分為若干用,但各以形旁注之」就是「轉注」,他的說法見於他的兒子鄭知同於《說文淺說?轉注》所引《轉注考》,他說:
蓋當文字少時,一字有數字之用,久之,患其無別,於字義主分何事,即以何字注之。……此等字,尋常視之,只是形聲。……形聲字以形旁為主,一形可造若干字,但各取聲旁配之;轉注大相別,字以聲旁為主,一字分為若干用,但各以形旁注之。轉注與形聲,事正相反,而實相成。 ; 鄭珍以為凡原來上古因字少而為假借的字,如「齋、禷、玠」等字在經典中都假借成「齊、類、介」,後世為區別字義,於是注上「示、玉」等偏旁,這就是轉注,所以他說轉注看起來象形聲,但形聲是先有形再加聲,轉注是先有聲再注形。;(二)主音派;明趙古則《六書本義?轉注論》則發揮張有的見解,並分類舉例說:
轉注之別有五:曰因義轉注者,如「惡」本善惡之惡,以有惡也,則可惡(去聲),故轉為憎惡之惡。……曰:無義轉注者,如「荷」乃蓮荷之荷(去聲)。……曰因轉而轉者,如「長」本長短字,長則物莫先焉,故轉為長幼之長(上聲),長則有餘,故又轉為長物之長(去聲)……曰雙音並義,不為轉注者……曰假借而轉注者。……
顯然的張、趙兩家的轉注說就是字義學裡的破音別義,以讀音的差異表示意義或詞性的變化。;(三)主義派;清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則繼承徐鍇的看法,而明白的提出「轉注」就是「互訓」,他說:
震謂考老二字,屬諧聲會意者,字之體;引之言轉注者,字之用。轉注之云,古人以其語言立為名類通以今人語言,猶曰互訓云爾。轉相為注,互相為訓,古今語也。
;戴震(1724—1777),語言學家、思想家。字慎修,號東原,安徽徽州休寧隆阜(今黃山市)人,曾六次會試未中。晚年因學術成就顯著,乾隆帝特招入館任《四庫全書》纂修官,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起士。;而清段玉裁於《說文?敘》「轉注」下也注說:
建類一首,謂分立其義之類而一其首,如《爾雅?釋詁》第一條說「始」是也。同意相受,謂無慮諸字,意恉略同,義可互受,相灌注而歸於一首,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其於意或近或遠,皆可互相訓釋,而同謂之始是也。
;在上述的諸家說法中,我們以為都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就主形派來說,裴務齊把「考、老」兩字最後一筆畫的左右轉向對稱為轉注,似乎過於表相無怪乎後人譏評為「俗說」、「野言」。而曾國藩鄭珍的說法,是把轉注當作一種個體的造字方法,曾氏把省體形聲字作轉注,鄭氏則把假借字作聲符再加上偏旁這樣的「聲+形」結構的作轉注,因此以為「老」是會意字,「考」是轉注字。但鄭、曾二家的說法,恐有在斟酌的必要,尤其鄭氏的說法影響頗大。;但我們以為討論六書的理論,恐怕是需要把握兩項基本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應該依據《說文》的六書理論,且論轉注時,必須與其他五種構造文字的法則平列看待,尤其在「考、老」例字的解說上。許慎論六書各舉了兩個例字:指事:上下,象形;日、月,形聲:江、河,會意:武、信,轉注:考、老,假借:令、長。這裡這些例字的地位都是一樣的,如「上」是指事,「下」也是指事;「日」是象形,「月」也是象形,依此類推,我們恐怕就不能說「考」是轉注,「老」是會意了。
;第二個原則是轉注與假借是對應的,同為造字的平衡原則,講文字間的關聯性,它們不同於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講造字的個別方法,這個論點,我們前面講〈六書的體用〉便已說明過了。更何況按文字孳乳的徑路來看,有很多形聲字是在聲符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