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 1 Eda Intro
数字系统EDA技术陈章鑫Tel:E-mail: zhangxinchen@uestc.edu.cn;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Contd.);Why do we need EDA?;课程目的;课程内容与安排;课程内容与安排(Contd.);课程内容与安排(Contd.);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及参考资料(Contd.);学习方法建议;答疑考核;第一章 数字系统EDA技术概述;第一章 数字系统EDA技术概述;第一章 数字系统EDA技术概述;§1.1 数字系统回顾(Contd.);按功能分,数字电路可分为:
(1)组合逻辑电路
由最基本的的逻辑门电路组合而成。
特点:
输出值只与当时的输入值有关,即输出惟一
地由当时的输入值决定。电路没有记忆功能 ,
输出状态随着输入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类似于
电阻性电路,如加法器、译码器、编码器、数
据选择器等都属于此类。
;组合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根据逻辑电路写出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分析或填
真值表进行分析。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进而采
用基本门电路设计。
试分析下图组合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 :1 ) 根据逻辑图写输出逻辑表达式并化简
;(2)时序逻辑电路
由最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加上反馈逻辑回路
(输出到输入)或器件组合而成的电路,与组
合电路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时序电路具有记忆功
能。
特点:输出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值,而且还
与电路过去的状态有关。它类似于含储能元件
的电感或电容的电路,如触发器、锁存器、计
数器、移位寄存器、储存器等电路都是时序
电路的典型器件。;以边沿D触发器为例:;动作特点:
触发器保存下来的状态是CP(时钟脉冲) 作用沿
到达时刻的输入状态。特别注意:当 D 端信号和
CP 作用沿同时跳变时,触发器存入的是 D 跳变前
的状态。
;特性表:;数字电路的传统设计方法(自下而上);以固定功能元件为基础,基于电路板的设计方法
缺点:
1. 设计依赖于设计师的经验。
2. 设计依赖于现有的通用元器件。
3. 设计后期的仿真不易实现和调试复杂。
4. 自下而上设计思想的局限。
5. 设计实现周期长,灵活性差,耗时耗力,
效率低下。 ;什么是EDA技术?
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1. 早期电子CAD (Computer Assist Design)阶段
20世纪70年代,属EDA技术发展初期。利用计算
机、二维图形编辑与分析的CAD工具,完成布图
布线等高度重复性的繁杂工作。典型设计软件如
Tango布线软件。
;2. 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CAE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低密度的可编程逻辑器
件(PAL, Programmable Array Logic 和GAL,
Generic Array Logic),相应的EDA开发工具主
要解决电路设计没有完成之前的功能检测等问题。
80年代后期,EDA工具已经可以进行初级的设计描
述、综合、优化和设计结果验证。;3.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阶段:用户自己设计芯片
20世纪90年代,可编程逻辑器件迅速发展,出现
功能强大的全线EDA工具。具有较强抽象描述能力的
硬件描述语言(VHDL、Verilog HDL)及高性 能综合工
具的使用,使过去单功能电子产品开发转向系统级
电子产品开发(即SOC, System On a Chip:单片系统、或片上系统集成)。 ;下一代超级电脑将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这种机器的功能将比目
前最大的超级电脑还要强大许多。其中的秘诀在于,设计者可以
把自己的想法编成程序代码,然后让FPGA芯片去实现。
犹他州的Star Bridge Systems公司声称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公
司使用FPGA和自己的Viva编程语言开发出了“超级电脑” 。
对该超级电脑进行测试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表
示,这一产品的性能令人过目难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