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20页 共 NUMPAGES 20页 打印日期: DATE \@ M/d/yyyy 4/28/2017 TIME \@ h:mm:ss am/pm 5:26:31 上午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题: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总复习
【知识要点】
①朗读与停顿。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③重点语句的理解与翻译。④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心句等)。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概括人物形象。⑦分析写作特色。⑧结合文章内容谈体会等。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断句题、翻译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注意事项】
《送东阳马生序》《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三峡》等,2016年的中考复习对这些重点篇目仍要予以特别关注。
从篇目设置上看,一篇课内阅读、一篇课外阅读的形式会受到更多命题人的青睐。课外文言文考题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是文章多短小、浅显,但所考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第一课时 朗读与停顿 解词译句
【知识要点】
(一)朗读与停顿--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
(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然则/何时而乐耶?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例:①已而/夕阳在山;②中/轩敞者为舱。“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例: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例: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例: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解词译句
1.字词理解的方法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郑 人使我掌 其 北门之管。
│ ││││ │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就可照录不译。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只起结构作用(补充音节、表示停顿)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来表示,就可省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