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描写烽火矶? 陆游离乡入蜀,志在雪国耻,复中原。 清人钱曾在《读书敏求记》中说陆游《入蜀记》“凡途中山川易险,无不排日记录”。由此可见他在一路跋涉之中饱览长江名胜风景的同时,还用战略眼光对长江沿岸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考察。 “长江浩荡,敌之巨防”,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历史上曾出现过魏蜀吴三国鼎立、十六国和东晋的分裂,以及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因此长江沿岸留有不少历代战争的遗迹。在这些历代战争遗迹中,尤其是以峭壁临江的石矶最为突出。它们峭拔峥嵘,兀立于江边,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往往是古代的重要渡口或通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陆游在《入蜀记》中共记载了十九个知名的石矶,其中有的在历史上就曾发生过重大战役,诸如采石矶、赤壁矶等。陆游对这些历代战争遗迹的考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宋南渡后,金统治者一直未收敛他们南侵的野心,因而长江又成为南宋的重要防线,一些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又都驻扎上南宋的军队。烽火矶是以南朝在此设立烽火台而得名,“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到了南宋,这些古代烽火台依然沿用。再根据陆游文章中所介绍的距离烽火矶不远的小孤山驻有“戎兵”的情况来看,这座古代烽火台在当时是不会废圮的,由此可知陆游为什么要对烽火矶细加描绘。 学习第二自然段重要词句 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 ?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2、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澎浪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巉然孤起的特点; 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由远及近。 学习第三自然段重要词句 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2、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其主旨是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3、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①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②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 ③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第一段:写烽火矶所见。 第二段:写从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重点写小孤山、澎浪矶。 第三段:第二天从彭蠡口至盆浦口沿途所见的大孤山的景象。 本文的行文思路 鉴赏品析: 2、本文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 明确: (1)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各处景物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水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于多样中见统一; (3)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如写江流与船行,即在分散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与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长江山水图。 (4)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5)多角度描写景物。有远景,近景,有点,有面。 (6)融合抒情与议论。 鉴赏品析: 3、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 * * 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