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联系电话西哥城面积1500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08%),人口多达1920万(占全国的1/6),集中了全国1/2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机构 墨西哥城:贫民窟上的城市化 高犯罪率,贫民窟集聚的伊塔布拉卡是墨西哥城最贫穷而危险的区域,抢劫发生频繁,外来者不敢携带提包、首饰等物品 墨西哥城有500多个贫民窟,居住约400万人,占总人口的1/5 交通拥堵,位居“全球通勤痛苦指数”首位 空气污染,一度被评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垃圾围城,仅6%的垃圾得到回收处理 巴西原首都里约热内卢 上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突飞猛进,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无力购房,就在山坡上修建“违章建筑”,城市贫民也纷纷住到山上,形成大批贫民窟 里约热内卢有250多座贫民窟,生活着约200万穷人(占人口的22%) 黑帮与毒贩以贫民窟为据点形成暴力团伙,2010年里约热内卢约有5000人在暴力冲突中丧生 贫民窟与繁华市区一墙之隔 伦敦治理“城市病” 痛定思痛,1956年英国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加快工业改造和外迁步伐。伦敦周边新城吸收了市区迁出的工业和40万居民。1965年后,毒雾才从伦敦销声匿迹 工业革命以后,伦敦率先进入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1938年,伦敦人口增至650万,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短缺等问题 工厂排放的煤烟与雾气混合成辛辣呛人的“伦敦雾” ,每年“雾日”长达三个月,发生过四次大规模毒雾事件,1952年的毒雾持续5天,导致4000多人死亡 伦敦实现绿色发展,昔日的厂房成为创意工场,厂区变成绿色公园,1/3的面积被公园、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拥有14个城市农场、80公里长的泰晤士河和50多个长满各种花草的自然保护区,彻底改变了雾都” 形象 * 19世纪末,纽约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工业基地,率先完成工业化、城市化进程。1820-1920年100年间,约有1130 万外来移民涌入纽约 严重的工业污染损害城市环境,使居民罹患严重疾病。资料显示,1910年,纽约市仅有5%的人活到 60岁,1/5的幼儿活不到5岁。贫富差距增大、医疗资源短缺、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社会问题也很严重 纽约治理“城市病” 为治理城市病,自上世纪 40年代开始,纽约开始了城郊化进程,大量居民由市中心搬往郊区;同时不断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公交与地铁线路24小时营运;采取措施治理空气污染,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强制推进垃圾再循环、增加绿化面积等 * 如今,“纽约雾霾”已成为过去,调查结果显示,纽约市的空气质量处于50年来的最好水平。并仍在努力,2007-2013年,纽约市增加了229个社区公园、800英亩绿地、20英亩人行道和步行街 * 洛杉矶治理“城市病” 雾霾来袭。上世纪40年代起,洛杉矶经常在夏季出现烟雾不散的严重污染现象,“天使之城”成为“雾都”。1940-1946年,洛杉矶每天从天而降的灰尘多达400吨。 交通拥堵。二战后至上世纪70年代,洛杉矶汽车拥有量从250万辆激增到400多万辆 1958年,连续三天雾霾后,一位女士一边擦拭不断流泪的眼睛,一边准备呼吸城外采集来的新鲜空气 * 找寻源头。洛杉矶花了十余年时间找寻“元凶”——机动车辆排放的废气 治理雾霾 1947年,洛杉矶成立美国第一个地方空气质量部门,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 1959年,加州成立机动车污染管理局,负责尾气监测和污染减排设施认证 1970年,美国公布《清洁空气法》修正案,洛杉矶采取大量治污措施 1994年,洛杉矶要求汽车全部安装“行使诊断系统”,监测排放 治理效果。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非常不健康)天数从1977年的121天下降到1989的54天,1999年降为0,到2007年才真正达到了清洁空气的标准,并实现了交通不再拥堵,前后花费60多年 (2004年2月12-13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召集京、津、冀及相关城市发改委负责人,在廊坊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共识:) 加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符合各方利益,必须突破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的障碍 尽快建立京津冀省市长高层定期联席会议制度,议定合作重大事项,制定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政策和重大措施;联合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落实省市长联席会议确定的任务 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产业布局、城镇体系等相关问题 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消除壁垒,扩大相互开放,创造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合理分工 协调区域内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联合开展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廊坊共识”主要内容 第一代卫星城——伦敦“哈罗新城”(Harlo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