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图像编码1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基础国防科技大学.ppt

第7章图像编码1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基础国防科技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图像编码1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基础国防科技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基础 第七章 图像编码技术 第七章 图像编码 Image Coding 压缩目的 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 图像编码标准 7.1 编码的目的 减少数据量:存储量、传输时间 图像通信的一般过程 基本概念 信源 需要传输或存储的原始信息称为“信源”。包括语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源。 “信源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一定的编码方法降低数码率,即比特率。 信道 信息传输的通路; 信息在传输中要增加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就要进行“信道编码”,此时要进行奇偶校验等检测,需要增加比特数。抗干扰能力越强,增加的比特数就越多。 图像编码压缩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信源压缩方法 与信源模型有关 语音,线性模型 比特率 采样速率(每秒样本数)乘以样本精度(比特/样本) 逼真度准则或失真度准则 平方误差准则 基于主观感受的逼真度准则 4、编码准则 7.2 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 1、压缩的根据:图像数据量信息量 压缩率 7.2 .2数据冗余的类型 编码冗余 像素间冗余 心理视觉冗余 1、编码冗余(信息熵冗余) “码本”是表示一组信息或一组事件的一系列符号(如字母、数字等)。其中对每个信息或事件所赋予的符号成为“码字”,每个码字含有的基本符号的个数称为“码长”。 设l(rk)为码字rk的码长,在二进制表示时称为“比特数(bits)”,Pr(rk)为码字的出现概率。若编码系统共有L种不同的码字,则系统可获得的平均比特数为: 自然码,如表示256个不同的灰度级,就用8bits的等长的二进制数据来编码每一个灰度级,这样系统的平均码长就是8bits。 定理:当l(rk)根据pr(rk)降序设计成变长编码的形式时,平均码长最小。 等长编码与非等长编码比较 2、像素间冗余 3、心理视觉冗余 视觉系统非线性、非均匀 分辨率约26,图像量化28 动态图像的视觉延迟现象 7.2.3 编码方法的分类 由压缩数据恢复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的差别 “可逆压缩”:编码的数据可完恢复出原始图像 “熵编码”(Entropy Coding), “无失真编码”、“无误差编码”(Error Free Coding) 、无噪声编码”(Noiseless)、“冗余度压缩 ”(Redundancy Reduction)、“数据紧缩”( DATA Compaction Lossless Bit-Preserving)。 “不可逆压缩”: “有失真编码”(lossy Coding),采用这类编码方法,由编码数据恢复的图像与原始图像有区别,图像编码产生的误差与编码的方法以及压缩比等因素有关。 1、“第一代”编码技术 三大经典编码方法 “熵值编码” “预测编码” “变换编码”。 “熵值编码” (概率匹配编码) 主要针对无记忆信源,根据信息码字出现概率的分布特征,寻找概率与码字长度间的最优匹配,从而进行压缩编码,又称为统计编码。 游程编码、Huffman编码和算术编码等多种。 熵值编码是信息编码的基础,也是各种实用算法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预测编码” 根据数据的统计特性得到预测值,然后传输图像像素与其预测值的差值信号,使传输的码率降低,达到压缩的目的。 预测编码方法简单经济,编码效率较高,是语音的基本编码方法。 预测编码分为线性预测编码、非线性预测编码。根据处理的信息维数不同,又可分为行内编码(一维)、帧内编码(二维)以及帧间编码(三维)。 预测编码是视频图像压缩的基础。 “变换编码” 进行某种正交变换来消除像素间的相关性。 可分为最佳变换编码,如K-L变换,以及次优变换编码,如离散余弦变换(DCT)等。 在实施时,辅助以区域变换编码、门限变换编码。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和运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等一系列标准。 “自适应编码”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混合编码”方案,它在不同阶段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将变换编码、预测编码、无误差编码等各种方案的优势综合利用起来。 关键是识别图像的特征。 多种方案的复用可实现多级压缩,已经可以得到较大的压缩比了,现有的图像压缩标准JPEG、MPEG等在设计中就利用了这种思路。 2、第二代编码技术 要充分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心理特征和图像信源的各种特征,实现从“波形”编码到“模型”编码的转变,以便获得更高压缩比。 向量量化编码、基于分形的编码、基于模型的编码、基于区域分割的编码、基于神经网络的编码以及识别编码和基于知识的编码等。 3、过渡编码技术 充分利用人类视觉特性的“多分辨率编码”方法,如子带编码、金字塔形编码和基于小波变换的编码。 这类方法原理上仍属于线性处理,属于“波形”编码,可归入经典编码方法,但它们又紧密结合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因此可以被看作是“第一代”编码技术向“第二代”编码技术过渡的桥梁。 子带编码技术: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