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器制造工艺 主讲:林 琦 副教授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第十二章 电器装配 本章基本教学要求 1.了解电器装配的技术要求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2.熟悉电器装配工艺和电器装配方式及装配的组织形式、成品装配流程。 本章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器装配的技术要求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和电器装配方式,装配的组织形式。 难点:电器装配工艺和成品装配流程。 第一节 电器装配的技术要求 一、概述 1.定义 ①选择合适的装配精度; ②选择方便的零件连接方法; ③在装配单元中选择合适的零件数目。 装配是将零件组合成组件、部件,以及将组件、部件和零件装成产品的过程。根据产品的技术条件,把电器产品的各种零件和部件接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结合起来的工艺过程称为电器装配工艺。 2.需要考虑的三大问题 二、电器装配的技术要求 1.选择合适的电器装配精度 ①几何尺寸精度 ②物理电气参数的精度; 装配精度不仅取决于尺寸情况,还取决于零件在部件中的位置精度和材料的性能等因素。 2.选择合理的电器连接方式 ①电器零件的装配和连接,应设计得合理和方便。 ②不要增加多大的加工量就可以大大地简化装配的操作。 ③需要考虑装配时所用工具、夹具和设备对该电器部件装配时有无困难。 ④在电器部件装配时,直尽量避免进行机械加工。 ①在电器部件设计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零件。 ②尽量采用在生产中已经掌握的其它类似电器的零件和结构。 ③规格和尺寸相近的零件尽量统一成同一规格尺寸的零件。 ④在装配结构中广泛采用标准件。 3.选择合适的零件数 二、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整个装配工作进行的技术文件,是组织产品装配生产的基本依据之一。 (一)装配工艺规程内容 1.编制装配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 2.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二)装配工艺流程图 比较直观、明了地反映出电器装配的顺序,并清楚地看出各工序间的先后关系,便于做好装配组织工作。 绘制时,先要深入研究零部件的结构、工作条件和检验技术条件等,编制出装配单元流程图,决定这些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个部件及整个产品的装配顺序。然后规定整个装配过程进行的方法。在装配单元流程图上加上注解,说明所需的补充操作。 安排工序时要注意下列原则: ①前面的工序不得影响后面工序的进行。 ②先下后上、先里后外、先重后轻、先精密后一般。 ③在流水线的装配中,工序应与装配节秦相协调,完成每一工序所需时间应与装配节奏致相等,或者为装配节奏的倍数。 ④在完成某些可能产生废品的工序,以及包括调整工作的工序之后,都必须进行强制检验。 第三节 电器装配工艺 一、电器装配方式 1.完全互换法装配(或称极值法) 2.不完全互换法装配(概率法) 3.分组互换法装配 4.修配法装配 5.调整法装配 二、装配的组织形式 1.固定式装配 集中原则的固定式装配 分散原则的固定式装配 2.移动式装配 自由移动的移动式装配 强制移动的移动式装配 二、电器装配工艺(真空起动器为例) (一) 外壳装配 典型电器在装配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外壳装配、本体装配和成品装配三部分。 1.外壳装配方式的确定及装配组织形式 ①外壳装配方式 真空起动器外壳装配方式应采用完全互换法和分组互换法相结合的方式。 ②外壳装配的组织形式 真空起动器外壳装配采用集中原则的固定式装配。全部装配工作由一组工人来完成。 2.外壳装配流程 真空起动器外壳装配流程图见P320图17—2 3.装配与调整(9项见P320 ) 1.本体装配方式的确定展装配组织形式 (二) 本体装配 ①本体装配方式 可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 ②本体装配的组织形式 可采用自出移动的移动式装配。 2.本体装配流程 真空起动器本体装配流程图见P321图17—3 各工序(含其组装工序)装配时零件、部件、工艺装备、设备及辅助材料所遵循的标准技术要求均在其“装配工艺卡片”中规定。 3.装配调整与试验 (1)装配与调整 ① 进入流水线的非一级部件预先按图样、标准、工艺文件装配、调试好。 ② 凡属于本体的各零部件、元器件应先接图纸、标准、工艺文件装配、调整好。 ③配线应按如下规定进行: 接图纸要求选好线径、颜色及规格符合规定的导线。 将选用的导线校直,接行线距离剪断。两端按相应规格的0T系列接线头剥去绝缘层,套上该导线的标号,再装上接线头,并用冷挤压钳压紧。 将装好接线头的导线紧固于相应部件或元件的接线点上,其标号转向目视位置。 行线在转向处用不大于导线外径三倍的尺寸为半径折弯。 并行的导线用缠线管捆扎。 行线在尽可保证“横平竖直”的前提下。应使其距离最短,且使其排列整齐、统一美观。 行线穿越金属底板时,导线穿越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