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十三章.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计划体制下的国民经济 本章提要 ☆计划体制时期,经济体制经过三次较大的变动,基本是围绕权力的收放来进行的,而这种权力收放都是在计划体制的框架内展开的。其中,工业经济体制主要是从下放权力到上收权力再到下放权力的变动过程,而农业经济体制则正好相反,主要是从上收权力到下放权力再到上收权力的变动过程。 ☆这一时期全面铺开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在赶超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开展的。 ☆计划体制造成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利用效率都极为低下,国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计划体制不能继续下去的必然结果和要求。 关键词 ? 计划体制;演变;工业化;农村经济;绩效 第一节 计划体制的演变 ?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计划体制的变动 ? 二、调整时期计划体制的变动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计划体制的变动 ? 四、中国计划体制的运行机制及其主要特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计划体制的变动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及其特点:经济管理决策权集中于国家计委,而集体经济和企业经营权则直接听命于国家计委的计划安排。 ☆在集体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按照国家计委下达的计划进行层层分解,最后到达生产队,生产队就按照这种计划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则由国家进行统购统销。 ☆在企业层次上,企业按照国家计委下达的生产指标进行生产,生产的原料和产品由国家进行计划调拨。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及其特点:经济管理决策权集中于国家计委,而集体经济和企业经营权则直接听命于国家计委的计划安排。 ☆在集体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按照国家计委下达的计划进行层层分解,最后到达生产队,生产队就按照这种计划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则由国家进行统购统销。 ☆在企业层次上,企业按照国家计委下达的生产指标进行生产,生产的原料和产品由国家进行计划调拨。 1956~1958年的体制变动 ☆ 1956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体制会议。 ☆ 1957年11月,国家发布了三个规定,决定改进工业、商业和财政管理体制。 ☆ 1958年,又发布了改进税收管理、计划管理和农村财政贸易体制的三个规定。 ☆这次计划体制变动的总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主要特点是下放经济管理权限; ☆目的是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体制变革的主要内容 ☆ (一)工业方面。首先是将一部分企业和产品下放给地方,增加地方在物资分配上的管理权限;其次是扩大企业领导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 ☆ (二)商业方面。调整商业机构设置,改进商业计划指标,实行中央商业企业利润与地方分成等。 ☆ (三)财政方面。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管理体制,适当增加地方机动财力。农村财政贸易则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针,实行机构下放,计划统一,财政包干的办法。 ☆ (四)税收方面。扩大地方对税收的管理权限和一定范围内的机动调整权限。 ☆ (五)计划方面。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加强协作,共同负责的原则,强调扩大地方的管理权限。 集体经济体制的变动 ☆其方向正好与企业相反,追求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所以表现为管理权限的上收。 ☆作为农业直接生产者的农民已经完全没有生产经营的决策权。进一步地,这时作为农民集合体和经济利益代表者的集体也被剥夺了生产经营的决策权。 ☆其方向正好与企业相反,追求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所以表现为管理权限的上收。 ☆作为农业直接生产者的农民已经完全没有生产经营的决策权。进一步地,这时作为农民集合体和经济利益代表者的集体也被剥夺了生产经营的决策权。 简单评价 ☆从改革的方向看是对的,有利于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但存在局限性,关键在于改革并没有涉及到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更没有赋予企业以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 调整时期计划体制的变动 ☆ 1961年,中央决定对计划体制进行再调整,总原则就是1961年1月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得到批准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计划体制变动的方向是上收中央已经下放到地方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其中主要是上收计划决策权、基建审批权、财政税收权、货币发行权、劳动工资计划权和物价管理权等。 计划决策权进行调整 ☆扩大国家计划的范围,增加计划指标。 ☆各地按照中央制定的全国一盘棋的计划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安排 。 基建审批权的调整 ☆一切基建项目和投资都要列入国家计划。 ☆基建投资由地方财政包干改为中央财政专项拨款 。 财税权和货币发行权的调整 ☆将“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财政管理体制改为“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取消利润留成办法。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一律改为由财政拨款支付。 ☆加强财政、现金管理。国家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一本帐,划清财政资金的界限,不许挪用银行贷款作为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