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五章(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古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3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学生应对古代中国传统经的发展过程有清晰的了解,深刻认识古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对学术界的相关讨论有所关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依据参考资料,查阅并整理学术界的相关成果,以加深对古代中国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尽可能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波动有深刻了解,以此来提炼古代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难点在于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特征以及古代中国经济波动及其成因,深刻认识和理解古代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统中国的经济特征(1课时)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 (二)发展中的商品经济 (三)长期延续的中国传统经济 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仍然是建立在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小私有制的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所以没有、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拓展内容:参考资料:吴太昌:《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国学网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自主经济 (二)竞争机制 (三)社会管理 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波动(2课时) 一、中国古代几次巨大的经济波动 (一)秦汉到三国时期的三次巨大波动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波动 (三)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经济的反复波动 (四)宋代到元末的经济动荡 (五)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波动 二、古代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灾害 (二)外族入侵 (三)周期性的土地兼并和农民战争 (四)小农经济的固有特征 三、从经济波动看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特点 1、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高峰,呈现出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态势。 2、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受政治力量的影响较大。 3、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元性。 4、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商品经济在社会变革和转折的关头都起到了革命性的决定作用。 四、古代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有关明清经济发展的争论 古代中国虽然不断经历着源自多种因素的经济波动,但从整体角度而言,尤其是明清以前的中国古代经济,应该说始终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对于明清时期的中国,对于其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评价似乎颇有争议,引发了学术界此起彼伏的争论。 (二)明清经济发展中的“悖论” (三)不发展和缓慢发展的中国古代经济 (相关争论详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主题:有关明清经济发展的争论 (一)国外学者的观点 1、费正清的 “冲击—回应模式” 50—60年代,“冲击—回应”模式在美国和西方相当流行,把持这种历史观的并非费正清一人,但费正清的影响最大,他的近现代中国研究确实始终贯穿了这一模式,无论是《美国与中国》,还是他与邓嗣禹合著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对“冲击—回应”模式都作了极为深刻的论述,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中一开始就提出,中国文化“既有传统的遗产,又受西方的影响,他们相互交织在一起” 。认定中国历史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 “冲击—回应”模式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在费正清看来,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在长期以来成功地占据了意识形态上的正统地位,从而使中国社会保持极大的稳定。当近代大量西方人来到中国沿海寻求贸易机会时,这个古老的中华帝国对外部世界表现出惊人的惰性,它闭关自守,排斥一切外来势力。为此,费正清强调,西方的挑战对中国是一种刺激,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进步的机遇。 “冲击—回应”模式是一个以西方人价值观来认识东方的研究模式,它假设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动态的近代社会,而中国社会则是一个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传统社会,其缺乏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经过西方的冲击,中国传统社会才有可能摆脱困境,获得发展。这种以“西方为中心”的“外向型”模式在美国现代中国学界一直占有统治地位,成为一种“学术规范”。直到60年代后期,中国研究领域兴起了一股批判思潮,才有人公开对这一模式提出质疑。费正清部分地纠正了自己对中国历史的观点,承认自己的中国史观并非无懈可击,并在《中国新史》和再版的《美国与中国》中对自己以前的观点进行了修正,承认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内在生命和动力,西方的影响是有限的。 2、对18世纪(含19世纪初)中国的研究是近年来西方(主要是欧美,尤其是美国)汉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各种观点分歧很大。相对而言,国内学术界则比较沉寂。学者们关于18世纪中国的分歧,一派以美国学者黄宗智(Philip Huang)为代表,他提出了著名的“内卷化”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