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提高教学语言表现力.doc
如何提高教学语言的表现力
文章作者:张秀菊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98期 2009-7-31 20:44:20
热点推荐:
马延灯:让“生活化”走进小语教学
王鹏伟:新课标教学解读与商榷——阅读
卢衍黄:在对比中培养语感——语感培养的捷径
教师的语言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若能恰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提高教学语言的表现力,既能将教材化难为易,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导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揭示课文题目以导入新课。如《死海不死》一文,可从两个“死”字入手,揭示其含义。鲜明的对比,能吸引学生读书以探究原因。 2.让学生讨论教学中出现的模糊问题。如《社戏》一文,学生们往往把握不好本文的重点。教师可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议把题目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 3.声情并茂的朗诵。如教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诗人普希金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同学们,你们又是如何看待生活的呢?”以朗诵切入,把学生带到规定的内容和环境中去,可唤起他们的切身体验,激起他们浓厚的欣赏情趣。 当然,导语的设计方法很多,如用游戏导入新课,既新奇又具有刺激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设悬念,激发起好奇心,吸引学生看下去;通过讲述与本文内容有关的神话、传说、典故、轶事吸引学生…… 二、用“激励”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 1.情感激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情绪渲染是讲授的素养之一,他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价值”,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因此,教师要将情感因素倾注于教学语言。如讲授《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教师用低沉平缓的语调介绍了贝多芬的身世和出色的艺术才华,令学生怦然心动。“好,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用心倾听贝多芬在乐曲中叙述了什么。”《命运交响曲》过后,教师用激动的语调说:“我们听到了什么呢,是心灵的哭泣,是命运的抗争,还是对光明的憧憬?……当雄浑激昂的音乐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会想起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巨人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这种动情的教学语言产生的磁场效应,不仅会激励学生热爱本门课程的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而且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2.情境激励。以刘成章的名篇《安塞腰鼓》为例。执教此文时,可给学生放一段安塞腰鼓的录像引发兴趣,诱发其想象西北汉子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陕北高原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并用鼓声贯穿始终。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受到激励,自然学得主动,感情充沛,体味到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勃发的生命激情。 显而易见,教师设置的情境,可使学生情绪高涨,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 三、用结课语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要想上好语文课,必须讲究结课艺术。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教师应当及时变换课堂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反弹,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1.音乐渲染,情感共鸣。音乐犹如“内在的海洋”,虽无汹涌的波澜,却能渗透人的灵魂,使人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讲《黄河颂》一文时,可用《黄河大合唱》结束。此时,音乐声、朗读声构成了奇妙的交响乐,课堂气氛凝重,学生表情肃穆。这样结课,易于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强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2.归纳总结,耐人寻味。如讲《邓稼先》一文,可以归纳本文的中心作结:“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他伟大的爱国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这一结尾简洁明了,系统完整,既总结了全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发散思维,内容迁移。如讲《安塞腰鼓》一文时,可赏析琵琶曲《十面埋伏》,让学生分析乐曲开始所表现的场面,然后模拟号角、马蹄声,表现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壮阔的场面。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运用经过锤炼的语言,提高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龙华中学)
文章录入:syf1 责任编辑:syf1
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郧县鲍峡镇军家坪小学 王世友
【摘 要】为了成功的运用教学语言,教师可以通过钻研教材、博览群书、关心时事使教学语言富有科学性、逻辑性、丰富性;通过谙熟儿童心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