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沿黄地区稻改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PAGE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
1.1.2 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某农业局
项目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主管单位:某扶贫办、财政局
1.1.4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在:某涉及10个乡镇,75个村庄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研究工作的依据
(1) HYPERLINK /data/2007/0130/article_332610.htm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7〕1号);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01年;
(3)《河南省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省级竞争开发实施方案》(豫农开办〔2007〕3号);
(4)《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国办发〔1997〕24号);
(5)《关于做好2008年度科技扶贫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08〕90号);
(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
(7)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8)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提供的编制可研报告的基础资料;
1.2.2研究工作的范围
本项目通过对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新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生源预测、办学思想和方法、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某地处华北平原,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下游北岸,河南省东北部(北纬35°38′至35°55′、东经115°21′至115°43′之间),隶属于某市。海拔44米至52米,年平均气温13℃。南与山东省鄄城县、郓城县隔黄河相望,北与山东莘县以金堤河为界,西于某县接壤,东与台前县为邻。总面积560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全县辖12个乡(镇),其中重点贫困乡(镇)7个,587个行政村,其中重点贫困村234个,总户数12.7万户,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农业人口中贫困人口7.08万人(扶贫开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贫困人口10.92万人,其中特困人口2.3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6.1%。劳动年龄内人员24.9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4.5万人,女劳动力11.4万人。
全县可耕地面积52.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33万亩,人均可耕地约1.2亩。有效灌溉面积47.2万亩,机耕面积38万亩,农业机械拥有量4万台,农村用电量5041千瓦/小时,化肥使用量3万吨。拥有机电井5879眼,桥涵闸6800多座,硬化渠道260千米。农村用电、电话、电视、道路基本达到“村村通”。部分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的改善。
全县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位于滞洪区和滩区,低洼易涝,洪涝灾害频繁。拥有3条引黄干渠,1959年兴建了彭楼引黄闸,1966年夏季开始引黄河水种植水稻,历经40余年的努力,某水稻面积发展到近30万亩,占某耕地面积的60%,水稻已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
1.4经济发展状况与建设规模
1、农牧业生产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82万亩(水稻面积30万亩),粮食总产量32.97万吨,比2002年增长31.9%,年均递增5.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 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 2万亩;大牲畜年末存栏2.74万头,生猪年末存栏15.43万头,羊年末存栏23.83万头,鸡年末存栏401.99万只,肉类产量2.22万吨。农业生产总产值达到15.9亿元,比2002年增长78%,年均递增12.3%。
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某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县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乡镇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村级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科技示范户。一个以县农业推广中心为中枢,以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为骨干,以农业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全县共有农业技术人员500多名,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50人,初级技术人员100多人,农民技术辅导员300多人。
3、农民收入及贫困人口情况
2007年,全县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29元,比2002年增长70%,年均递增11.2%,农民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00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7.08万人,比2002年减少3.84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0.84万人,比2002年减少1.51万人,低收入人口6.24万人,比2002年减少2.33万人。
4、县域经济发展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 45.9亿元,比2002年增长359.3%,年均递增19.8%;人均GDP 9264.7元,比2002年增长142.6%,年均递增19.5%;财政一般性收入1.23亿元,比2002年增长151%,年均递增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