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内压增高与脑疝课件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颅内压增高与脑疝课件详解

2.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1)手术前护理 做好皮肤准备、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等。 (2)手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①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瞳孔、意识、肢体活动、呼吸道通畅等情况; ②妥善连接颅外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③必要时进行颅内压、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监护; ④记录液体出入量。 * 2)卧位  ○ 安置或变动体位时,应由专人扶托头部,保证头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无扭曲和震动。 ○全麻清醒后,颅骨骨折病人和脑疝的病人术后一般床头抬高 15~30°卧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 脑损伤病人意识清醒者采取斜坡卧位; ○昏迷病人或吞咽功能障碍者采取头高侧卧位; ○小脑膜上开颅术后采取健侧或侧卧位; ○小脑幕下开颅手术后,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 * 3)营养与补液 ○较大手术或全麻手术后,应禁食1~2天,待病情稳定后逐步进食,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液; ○术后第一日可进流质,第2 ~3日给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术后长期昏迷者,可采用鼻饲及静脉营养支持。 ○ 术后有脑水肿反应,每日补液量应限制在2000ml以内,其中生理盐水不超过500ml。 * 4)对症护理 5)脑室引流的护理 脑室引流是经侧脑室穿刺或与手术结束前将引流管放于侧脑室。 目的:○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 ○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控制颅内压; ○经脑室引流管注入抗生素控制颅内感染。 * ①.妥善固定:在无菌条件下将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并固定,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口应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适当限制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以防动度过大将导管牵出。 ②.通畅引流: 不通畅常见原因有: ○颅内压过低,若将引流瓶放低,有脑脊液流出则可证实,仍将引流瓶放回原位;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试将引流管轻轻旋转,即可有脑脊液流出; * ○小血块或搓碎的脑组织堵塞,可在严格消毒后试用无菌注射器轻轻抽吸,切不可高压注入液体冲洗,以防管内堵塞物冲入脑室系统狭窄处,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 ○引流管位置不当,应请医生确认,调整引流管的位置,直到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 * ③.控制速度: ○术后早期应特别注意控制引流速度,切忌过多过快,否则致颅内出血、脑疝等不良后果。 ○早期应适当抬高引流管的高度,引流量控制在500ml以内; ○若有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的因素,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应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失衡。 * ④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每日分泌400~500ml。术后1~2天引流液呈淡血色,以后转为橙黄色。若引流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若引流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表示存在颅内感染,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若24小时引流量超过500ml,应及时调整引流管高度。 * ⑤预防颅内感染 ⑥按期拔管 开颅术后一般引流3~4天,不宜超过5~7天,因引流时间过长,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如病人无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即可拔管;否则,重新开放引流。拔管后,还应观察引流管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 * 【进行健康教育】 重点时防止颅内压增高的方法。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卧位、排痰、定时翻身的方法,避免用力搬重物,适当用约束带,遵医嘱用药。 * 颅腔被当颅腔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内压力高于临近分腔,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脑疝。 根据移位的脑组织及其通过的脑膜间隙和孔道不同,可将脑疝分为三类:即小脑膜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和大脑镰下疝。临床以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最重要。 【病因及发病机制】 当发生脑疝时,移位的脑组织在小脑幕切迹或枕骨大孔处挤压脑干,脑干受压移位可致其实质内血管受到牵拉,严重时基底动脉进入脑干的中央支可被拉断而致脑干出血,出血常为斑片状,有时出血可沿神经纤维走行方向达内囊水平。 病变对侧偏瘫--同侧的大脑脚受到挤压而造成。 同侧动眼神经受到挤压--动眼神经麻痹症状。 枕叶皮层缺血坏死--移位的钩回、海马回可将大脑后动脉挤压于小脑幕切迹缘上致。 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小脑幕切迹裂空及枕骨大孔被移位的脑组织堵塞。 * 【临床表现】 1.小脑幕切迹疝 又称颞叶沟回疝,幕上组织(颞叶的海马回、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向幕下,称小脑幕切迹疝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