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传热学-第七章解说.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第七章 相变对流传热 Boiling and Condensation §7-3 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热强化 工程实际中所发生的膜状凝结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1 不凝结气体 不凝结气体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同时使饱和温度下 降,减小了凝结的驱动力 研究表明水蒸气质量含量占1%的空气能使表面传热系数降低60% 1.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要用下式代替 计算公式中的 , 1.5 管子排数 管束的几何布置、流体物性都会影响凝结换热。 前面推导的横管凝结换热的公式只适用于单根横管。对于管束,其特征长度取为nd,但过于保守。 具体关联式本书没有介绍,可参澄考文献: 张卓澄.大型电站凝汽器[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北京. 1.6 管内冷凝 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很大。 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 管子上半部。 流速较高时,形成环状流动,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 四周,中心为蒸气核。 A B C D E (1)自然对流 (2)核态沸腾A~C (3)过渡沸腾C~D (4)膜态沸腾D~ 核态沸腾区(泡状沸腾) 随着 的上升,在加热面的一些特定点上开始出现汽泡,该产生气泡的特定点称为汽化核心。 ①开始阶段,汽化核心产生的汽泡互不干扰,称为孤立汽泡区 ②随着 的上升,汽化核心增加,生成的汽泡数量增加,汽泡互相影响并合成汽块及汽柱,气泡扰动剧烈,传热系数核热流密度增加,称为汽柱汽块区。 核态沸腾 其特点:温压小,换热强度大,其终点的热流密度 q 达最大值 。工业设计中应用该段。 过渡沸腾区 从峰值点进一步提高 ,热流密度 q 减小;当 增大到一定值时,热流密度减小到 ,这一阶段称为过渡沸腾。该区段的特点是属于不稳定过程,温差增大,传热热流密度却迅速降低。 原因:汽泡的生长速度大于汽泡跃离加热面的速度,使汽泡聚集覆盖在加热面上,形成一层蒸汽膜,使蒸汽排除过程恶化,汽膜加厚,传热阻力加大。 A B C D E 过渡沸腾 膜态沸腾区 从 开始,随着 的上升,气泡生长速度与跃离速度趋于平衡。此时,在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产生的蒸汽有规律地脱离膜层,致使 上升时,热流密度 q 上升,此阶段称为稳定膜态沸腾。 A B C D E 膜态沸腾 特点:温差大,传热相对较弱,热流密度随温差的升高而升高 3. 临界热流密度及其工程意义 核态沸腾终点的热流密度峰值qmax 有重大意义,称为临界热流密度,亦称烧毁点。 A B C D E 热流密度可控(烧毁加热设备) 加热壁温可控(避免落在过渡核膜态区) 两种加热方式 DNB点:在临界热流密度的附近,有一个比qmax略小的点,表现为热流密度上升缓慢的核态沸腾的转折点。作为监视接近qmax的警戒。 DNB: 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 (1) 汽泡的成长过程 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沸腾时汽泡只发生在加热面的某些点,而不是整个加热面上,这些产生气泡的点被称为汽化核心,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壁面上的凹穴和裂缝易残留气体,是最好的汽化核心,如图所示。 ? ? ? 我们这本书仅介绍大容器的饱和沸腾 4 汽泡动力学简介 (2) 汽泡的存在条件 汽泡半径R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存活(克拉贝龙方程) 式中:? — 表面张力,N/m;r — 汽化潜热,J/kg ?v — 蒸汽密度,kg/m3;tw — 壁面温度,?C ts — 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C 可见, (tw – ts ) ? , Rmin? ? 同一加热面上,称为汽化核心的凹穴数量增加 ? 汽化核心数增加 ? 换热增强 §7-5 大容器沸腾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沸腾传热也是对流换热的一种,因此,牛顿冷却公式仍然适用,即 但对于沸腾传热的h却又许多不同的计算公式 1 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的无量纲关联式 影响核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而汽化核心数受表面材料、表面状况、压力等因素的支配,所以沸腾传热的情况比较复杂,导致了个计算公式分歧较大。目前存在两种计算是,一种是针对某一种液体,另一种是广泛适用于各种液体的。 (1)对于水的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旧)教材推荐使用米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