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绪论.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总结:汪程程单俊豪罗佳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行为: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2: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通常分为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个体差异。3:社会心理:有关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的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心理现象。4:意识:高级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5:无意识:个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二:重要知识点1:为什么心理学是科学?1)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结构和个体特征2)自然科学用科学研究方法来探究物质世界的特征 第二章:行为主义一:名词解释1:泛化:泛化就是以同样方式对相似刺激作出反应。(爱屋及乌)2:辨别:对相似刺激、但非相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明察秋毫)3:消退:是一个反应随着刺激的不再出现而消失。(吵架的艺术)4:正强化:指行为加强的结果标志着刺激出现(或增加)。5:负强化:行为加强的结果标志着刺激消失(或减少)。 正强化和负强化中,“正”是指所需刺激的出现,“负”是指厌恶刺激的消失,“强化”则指引起刺激消失的行为增加或重复。6:呈现式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斥责小偷行为) 结果是减少导致惩罚的行为。7:移除式惩罚,并非将惩罚移走,而是移除某一刺激物,以减少不当行为。 结果是减少导致惩罚的行为。(没收子女手机)二:知识点汇总 1:1913年,华生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揭示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2:巴普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3: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4:华生的主要观点:行为的基础是反应,集合多个反应就可知行为的整体; 个体行为不是靠先天遗传,是后天受环境因素影响被动学习而得; 经有动物和儿童实验研究所得的行为原理可推论一般人的行为。 环境决定论:5: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科的开创者。桑代克的理论有:效果律,行为导致越满意的后果,以后更可能重现。(见利忘义)练习律,行为重复次数越多,以后更可能重现。(习以为常)6: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她的观点: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线索 行为a 后果 行为a的减少或增加7:强化的区分和分类 喜欢 不喜欢 给予正强化 呈现式惩罚拿走移除式惩罚 负强化8:操作条件反射的作用:适于动物训练,也适于人类的行为塑造和矫正。解释学习现象,制订程序教学、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等。 意义:彻底反对主观主义和天才论,破旧陈新;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动物,儿童的行为);促进美国应用心理学的发展(预测与控制人的行为,——以行为测量为手段,推动PSY走向医疗、教育、人事管理等)。 局限: 还原论,外周论,环境决定论9:两种条件反射的比较。比较范畴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行为无意的(不能控制行为)情绪的生理的有意的(人能控制行为)顺序行为跟随刺激后行为在刺激(后果)前学习的发生中性刺激与非条件刺激联接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为例子学习者把课堂(中性刺激)与教师的热情(非条件刺激)联接在一起,最终课堂能引发出积极的情绪(行为)。学习者尝试回答问题(行为),并且受到了表扬(后果),从而学习者尝试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加了。10: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只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而进行,不去揭示问题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 以治疗特殊行为(特殊心理症状表现)为目标,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11:适应性障碍: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是因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患者的不良个性,而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12:焦虑性障碍 不明原因的害怕,不达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冲冲;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坐立不安;遇到压力,便慌张,注意力难以集中,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13:抑郁性障碍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14:恐怖性障碍害怕的对象在一般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可怕,但仍出现强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紧张、焦虑、眩晕等心理反应。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15:强迫性障碍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