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013.1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匡 霞 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013.1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临床急重症,以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为病理特征。作为一种罕见疾病,临床与实验室征象又缺乏特异性,TTP是血液科医生最难做出诊断的疾病之一。 前言 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013.12 历史回顾 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013.12 历史回顾 1924年Moschcowitz 首次报道该病 TTP 死亡率超过90% 住院患者平均存活时间14 天 80%在发病后3月内死亡 总死亡率在10%~22%之间 22%~45%的患者在30天内出现病情恶化 远期复发率在为13%~40% 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013.12 1976年,Bukowski等人发现血浆置换对该病有效 血浆置换作为TTP 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沿用至今 历史回顾 历史回顾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 F-CP) 20世纪80年代,Moake等发现TTP患者血浆中存在超大分子量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血浆中的vWF为多聚体形式,经vWF裂解蛋白酶(vWF-CP)降解成不同大小的多聚体或者二聚体。 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013.12 1996 年Tsai 及Furlan 各自独立分离出裂解vWF多聚体的蛋白酶,并于3年后经纯化、克隆,最终命名为ADAMTS13 另有试验进一步证实编码ADAMTS13 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先天性TTP发生。 历史回顾 病 因 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013.12 病因 妊娠、 恶性肿瘤、 感染、 中毒 HIV、 骨髓移植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药物(口服避孕药、噻氯匹定、环孢霉素、丝裂霉素)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TTP 的发生与ADAMTS13 缺陷有关。 ADAMTS13存在于正常血浆中,由肝脏合成,用于裂解循环中的vWF 多聚体。vWF 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及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贮存于血管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以及血小板α颗粒中,它的主要功能是连接血小板表面的GPIb 受体和血管内皮下胶原,同时与Ⅷ因子非共价结合,防止Ⅷ因子被过早清除。 发病机制 血管一旦受损,vWF大量释放至外周血,在血流剪切力的作用下延展为线性结构,以最大程度地起到使血小板粘附聚集的作用。vWF 多聚体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它的这种结合能力的强弱。 发病机制 在正常血浆中,VWF 除了主要的225 kDa亚单位,还能检测到189,176 和140 kDa 的片断,这是由于成熟亚基Tyr-842 和Met-843 残基间的单肽键劈裂所致;而超大vWF 多聚体(ULVWF)并不是循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它的存在导致了血小板的过度聚集。ADAMTS13 正是通过裂解vWF 多聚体来达到阻止循环中血小板聚集的目的。 发病机制 ADAMTS13活性降低见于两种情况,一是位于染色体9q34 编码ADAMTS13 的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与先天性TTP 有关,二是机体产生了针对ADAMTS13 的自身抗体,这是导致获得性TTP 的常见原因。因此,当机体存在ADAMTS13 缺陷时,循环中出现巨大甚至超大vWF 多聚体,导致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以及血小板消耗性减少。 发病机制 由于微血管血栓形成引发脏器缺血而出现相应器官受累的临床症状。红细胞在通过有血栓形成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时发生破坏,导致红细胞碎片增多和Coomb’s 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 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013.12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获得性TTP 是一种真正的自身免疫病, 除发现直接针对vWF-CP自身抗体之外, 还检出抗FⅧ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CD36抗体。 补体激活可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丢失抗血栓能力, 使微血栓持续增长, 造成组织缺血和梗塞 临床表现 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013.12 分型 遗传性 先天性TTP(2%~3%): (ADAMST13基因突变, vWF-CP活性降低或缺乏) TTP 特发性TTP(大多数):无病因可寻,多因为体内存在抗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