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VIP

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梳理】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政治:经济: (3)思想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 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结果:初步胜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6、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 7.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2)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 (3)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4)有利的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2.北伐战争 ⑴在国共两党推动下,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时间:1926年7月北伐 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过程:到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成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打击了帝国主义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失败原因客观: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主观: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顷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教训: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和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南昌起义 A.注意人物、图片 B.意义: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 A.内容与成果: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其核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坚决领导武装斗争,用枪杆子夺取政权,推动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注意农民运动的突出作用。其二在斗争形式上不再依附国民党,要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 B.意义:是中共开始了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3.秋收起义 A.意义: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的具体体现,回击了屠杀政策;扩大了中共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为红军的创建和土地革命奠定基础。 B.文家市决策:开始放弃攻打大城市的战略,向农村转移。 4.井冈山革命割据地的建立 A.井冈山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B.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中国国情。“国情”的含义包括两层:其一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二国民党在城市力量强大。 C.意义: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重大转变。 5.红军长征 (1)背景:日本大举侵华与中国领土、主权不断沦丧;国民政府坚持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共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2)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    “左”顷错误  (根本) )过程: 1934年开始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 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顷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影响??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理解: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开端:(1

文档评论(0)

tk2469t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