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乡调研报告
关于贺庄村花生产业的调查报告
调研地点:河南省新野县沙堰镇贺庄村
调研对象:贺庄村民、村干部及相关人员
调研时间:8月8日——
调研方式:访谈式为主
贺庄坐落于新野县沙堰镇,辖五个自然村——贺庄、孙堰、五柏庙、焦楼、徐庄,13个村小组。当地气候、土壤非常适合花生种植,亩产500斤以上,收益较高。时值90年代初,全县经济作物种植主抓棉花,并且任务分至各乡镇,各村庄。而棉花在贺庄种植的历史表明它并不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产出不抵投入。为此,较早树立商业理念的原村支书徐明珠顶住层层压力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开始考虑花生的增殖效应,决定走花生种植、剥壳、深加工一体化的道路,让农民“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挣”,尽快的富裕起来。并于1991年底酝酿,1992年3月成立了中国农村首批股份制企业之一的“农工商贸公司”,开始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1993年,支书徐明珠再次提出声震全县的“5512”工程即户均种五亩花生,养五头猪,拥有一辆花生剥壳机,人均净收入2000元的发展目标长远规划。自此,贺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今天的贺庄已今非昔比,用繁荣的乡村来形容最为贴切。贺庄现有约3600人,800户左右,不下于250台花生剥壳机。具有发厢能力的个体户27个,客户50个上下,年发厢能力约1000厢,单花生一项年产值几千万,利润几百万,利税几十万。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养猪厂、养鸡厂、棉纺厂、饭店、农机配件中心等一大批个体户兴办企业及配套设施。贺庄拥有几十万资产的个体户不在少数,全村占用全镇用电量的3/4。全村有电话600余部,平均1.2户一部,手机上百部。村中楼房林立,居民家电齐全,时兴高档用品也正在走入千家万户,富裕起来的贺庄人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花生产业繁荣了贺庄经济,带富了一方农民,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对周边地区也有重要的启示,它的优势已初步显现出来。
首先,它有利于盘活私人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搞活农村经济,走以农助工,以工带农,工农协调全面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贺庄90年代初已拥有个体户21个,但经营范围窄,规模小,基本上处于小打小闹的地步。农民的闲散资金多存于银行,不能转化为资本,实现产业升值,农民的市场观念还很淡暴而花生产业的兴起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农户的资金可以投入产业链,实现投资生殖。村土地花生种植面积节节攀升,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种植。现如今全镇6.5万亩耕地,60%左右是花生。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工农结合共同发展。
其次,它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当前中国一项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农工潮的出现明显的缓解了这一压力,一方面它繁荣了城市经济,改善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每年为农村输入上百亿元的资金,成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得力措施之一;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矛盾,面临着重重困难。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问题就被各级政府列上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程长抓不懈。在这条路的探索中,贺庄无疑走在了前面。现金的贺庄无一劳动力外出务工。相反在花生收获季节,每天尚有来自城镇的下岗职工,邻村、邻乡镇的300余名农民走进村庄,用自己的汗水换取财富。贺庄人更是男女老少齐上阵,部分年轻人开着“时风”运输车四处收货,还有一些组成搭档专门从事花生剥壳工作,老年人、妇女、儿童都可以加入花生剥壳后的筛选工作,真正实现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挣”的目标。
再次,它有利于创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当地经济。以最低标准,一辆花生剥壳机年创造税收1000元计,政府就有近30万元的财政收入。利用这些资金,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办一些便民利民的大事,正确引导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向,切实为增加农民收入服务。目前沙堰镇政府没专门成立了花生办公室来负责全镇花生产业的管理工作,为继续搞好搞活当地经济而努力。举一个明显的例子,镇政府为解决贺庄花生剥壳及深加工带来的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在当地专门建立了四个110千伏的变压器。
另外,贺庄人走出了一条在当地独有特色的农村致富路,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新野提起农村特色产业无人不晓贺庄的花生产业。花生种植,剥壳,深加工产业链的形成打造了贺庄经济实力在全县的知名度,并被作为农村特色产业的典型上了《人民日报》、省电台、《南阳日报》,录制成长篇纪实片《沸腾的乡村》等。正是花生产业提高了贺庄的知名度,造就了贺庄人的自豪,充实了农民的口袋,使贺庄人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工农互助全面发展的小康之路。现如今,以贺庄为中心,花生产业开始向周边边地区辐射,花生剥壳机已开始大量进入临近的孟营、赵堰等村庄,并进一步向外辐射到樊集、施庵等乡镇。而花生的种植早已冲出贺庄,冲出沙堰的范围限制,周边的乡镇,新野周围的县市均在大量种植。效益在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