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复习——估算题
* 估算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和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和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算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算题,估算题是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题型。估算法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从多年来试题看,初中物理升学考试和学业考试的估算题,都是在初中学生生活、学习中所接触的事物中提炼出来的试题,对一般考生都是常见的。 估算题的特点是物理背景或物理过程比较新颖,待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比较隐蔽,解题过程中常需要对实际问题作出恰当的处理。不追求数据的精确而强调方法科学合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正确估测的前提首先要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如1米、1分米、1厘米有多长,1千克、1克是多少,1小时、1分钟、1秒钟是多长的时间,等等。 (2)要对物理量的计算关系熟悉,如速度公式、密度公式、重力与质量关系式、压强定义公式,功率定义式等等。 (3)要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如一般成人、初中学生的质量、身高,步行的速度、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对于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记住的数值如水的密度、家庭电路的电压、干电池的电压、光速、g的值等要记住。 (4)要有构建物理模型、简化物理过程的初步能力,如将组成复杂的物体简化成均匀物体,将形状复杂的物体简化成柱体,这将大大方便我们的估测。 (5)在运算时将数据近似取值,如将g的值简化为10牛/千克,将水的比热容的4.2近似为4,这样大大节约运算时间。 解题思路 例题分析 【例1】 一般人步行10分钟所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 A 7米 B 70米 C 700米 D 7000米 【解析】本题是1995年中考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路程的计算,应用s=vt,已知条件是时间为10分钟,隐蔽条件是一般人步行的速度,需要学生具有的估算基本能力是一般人步行速度在(60-100米)/分钟。但本题用排除法解题也是相当容易的,学生只要联想自己在平时生活中10分钟所能走多少路,就可以排除A、B、D三个答案而选择选项C了。 【例2】 一枚币值为1元的人民币硬币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大约为 ( ) A 1.2帕 B 12帕 C 120帕 D 1200帕 【解析】 本题属于压力和压强的估算题,试题提供给我们的数据信息为0,这就要求我们完全根据生活常识获取解题数据,倘若对一元硬币没有相关数据的了解,你就碰到难题了。但你不要急,你总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吧,我们把它简化为均匀柱体,用P=ρgh来解题,铁的密度取8×103(请注意为了提高估算的速度,本专题在表述数据时,常常不带单位,但后面的单位必须是公式解题时正确应用的单位)。 【例2】 一枚币值为1元的人民币硬币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大约为 ( ) A 1.2帕 B 12帕 C 120帕 D 1200帕 g取10,剩下就是高了,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即取2×10-3,三个数据相乘得160,(实际小于160从数据处理时的近似过程就可以知道)。当然应该取C为答案。 本题的另一种解法就是用公式P=F/S来解题,需要获取的数据信息应该是一元硬币的质量(求压力)和直径(求受力面积),需要更多的生活积累,难度比第一种解题方法高,(m=6.2克,d=2.5厘米)。同学们可以自己寻求答案。 【例2】 一枚币值为1元的人民币硬币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大约为 ( ) A 1.2帕 B 12帕 C 120帕 D 1200帕 那么如果这些信息全无,有的同学就“蒙”,其实“蒙”是猜想,合理的猜想也是科学的,也需要有正确依据和正确方法。本题“蒙”的依据可以是一张纸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大约1帕,那么一枚硬币有20张纸叠起来那么厚吧,而且硬币总比同样的纸要重得多吧,那你“蒙”什么答案呢? 【例3】意大利的比萨斜塔600多年来“斜而不倒”。 300多年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使其更加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斜塔究竟有多高呢?图1为比萨斜塔的正面照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利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测算出斜塔实际高度,并简单说出推断理由。 图1 【解析】从考查的知识点看,本题属于长度的估测。从题中提供的信息看,在题干中没有一个确定的数据,要求从题干(包括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而求得适合选项中的结果。我们从图中可以获取这样的信息:观察图片,取人的身高1.7m.选取人的身高作为推算的依据。测量图片中某人的高度约为2.0mm实际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