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中国茶艺民俗
学习目标:
了解中华饮茶习俗的历史
熟悉茶的概念、分类及其代表
掌握中国茶文化的意蕴及茶文化的旅游开发
茶——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讨论
本章
内容
一、茶的起源
二、茶的分类
三、中国名茶
四、茶品、茶具、茶人
七、茶艺与茶道、茶文化与旅游
五、茶的礼俗
六、少数民族的茶俗
一、茶的起源
起源:药物说、食物说、祭品说、同步说
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到底是药用在先,还是食用为源? 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从而演变成今天的茶饮。
充饥: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
神农说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即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他感到好奇,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研究。后来,把它命名为“茶”。
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
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都
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
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唐朝的陆羽,将“荼”
字减去一笔写成“茶”,所以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字的由来
中国饮茶历史
古代人类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且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地的中心。——“国饮”
民间茶叶的采摘
春茶(5月底之前采制),又分为
“明前茶”(清明前)
“雨前茶”(谷雨前)。
氨基酸、含氮量高——绿茶以春茶为优
夏茶(6月初至7月初采制)
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高
——青茶(乌龙茶)、红茶以夏茶为优
秋茶(7月中旬之后采制)
滋味、香气比较平和
二、茶的分类
又称为“茗”,是茶树、茶叶的总称。
根据发酵程度分为:
不发酵茶(绿茶类,龙井、碧螺春)
半发酵茶(青茶类,铁观音、乌龙茶)
全发酵茶(红茶类,祁门红茶)
后发酵茶(黑茶类,普洱茶)
根据颜色的不同:
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
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根据精制加工,常见的成品茶有:
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基本茶类,以及这些基本茶作原料进行再加工后的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
根据饮用方式:热茶、冰茶
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谷雨茶或雨前茶、白露茶等。
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龙井茶、福建武夷茶、安徽六安茶、云南普洱茶、湖南君山茶、台湾冻顶茶等。
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龙凤茶、龙团茶、雀舌茶、碧螺春、寿眉茶、铁观音等。
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茶等。
茶的命名方法
茶的命名方法
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古茶等。
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
以形式而得名的有:团茶、沱茶、块茶、梗片等。
根据茶叶的外形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扁平形,如龙井茶、大方茶、旗枪茶等;
二是长形茶。如眉茶、雨茶、毛峰茶等;
三是圆形茶,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
沱茶
㈠绿茶 ——不发酵
——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高温杀青),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特色:绿茶绿叶绿汤,多酚类全部不氧化或少氧化,香气清爽、色泽光润、味爽鲜醇而不带苦涩味。
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并且绿茶的花色品种占世界首位。有防衰老、防癌、杀菌、消炎等效果
绿茶代表名品
西湖龙井 ****
洞庭碧螺春 ****
黄山毛峰 ****
信阳毛尖
杀青、揉捻、干燥烘焙等工序
1
2
4
阅读资料:黄山毛峰制造工序 ——杀青、揉捻、烘焙
杀青: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豪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 分初烘和足烘。
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度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度、70度、60度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