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腺淋巴瘤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腮腺腺淋巴瘤 腮腺腺淋巴瘤 腺淋巴瘤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1910年) Warthin瘤(1929年) 1972年WHO正式命名为腺淋巴瘤,是仅次于多形性腺瘤而居第2位的腮腺良性肿瘤。 男女发病率为5:1。发病年龄在45-75岁,平均55岁。 近年的研究认为本病与免疫功能减退、吸烟及EB病毒感染有关。 约7-12%的病例可双侧发生,并有上升趋势。 肿块可有消长史,是Warthin瘤的突出临床特点之一。 好发于腮腺浅叶、后下极,生长缓慢,瘤体一般较小,直径很少超过3cm,少数可达6cm。 虽有良性组织学形态,但具有多中心生长的特点。 此瘤的组织发生来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 肿块外被覆有较薄的包膜,有时包膜不完整。 组织学上腺淋巴瘤主要包含两种细胞成分: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上皮-淋巴共存的解剖-组织学特征。 病灶可为实性、囊性及囊实性,囊性内含粘液样、乳白色或褐色液体。瘤内有大小不等囊腔。 一般无出血及钙化。 CT表现 (1)平扫示低密度的腮腺区域内见有一相对高于腮腺组织的类圆形块影,位于腮腺后下象限; (2)病变境界清晰,可与周围软组织密度相等; (3)同一腺体内有多处病变;但病变一般较小,表面光滑,位于腮腺周边。 CT增强 早期强化,延迟后密度逐渐降低,无延迟廓清现象,(快进快出现象),且早期CT值多>100HU. 增强后囊性部分一般不强化;实性肿块及包膜轻中度强化。包膜多为延迟强化。 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肿瘤周围贴边血管征(丰富的滋养血管,推挤下颌下静脉)。 MR征象 形态: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边界清楚; 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表现为轻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有学者认为T2WI序列点状及裂隙状低信号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增强扫描 MR动态增强扫描:肿瘤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后密度迅速下降(速升速降型) 病例1 男性,53岁,双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7年, 突然变大3月。 患者于2003年发现双侧腮腺区鹌鹑蛋大小肿物,左侧偏大。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后肿物慢慢缩小。3月前突然增大,自感发胀。 病理: 双侧腮腺Warthin瘤,左侧4×2×2.5cm,右侧2×1.5×1.5cm ,周围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 病例2 男,63岁左侧腮腺腺淋巴瘤 鉴别诊断 (1)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病年龄较轻,多为40岁左右,且女性多于男性,肿块多较大,一般直径3~5 cm,病灶密度较均匀,囊变较少,多发病灶少见,且无腮腺腺淋巴瘤这样较为恒定的发病部位。临床提示腮腺腺淋巴瘤触诊较软,而多形性腺瘤触诊较韧。CT增强扫描时多形性腺瘤表现为早期强化不明显、呈延迟逐步强化。 腮腺多形性腺瘤 (2)腮腺感染性病变:腮腺淋巴结炎与腮腺腺淋巴瘤继发感染临床表现相似,影像学上有时也难以区别,如经抗感染治疗有效又不能完全消除时(即所谓肿瘤消长史),如有上述MRI相关特点,应考虑到腺淋巴瘤; (3)腮腺恶性肿瘤:少见,占腮腺肿瘤的20%左右,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肿块内极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多易侵犯翼内外肌、咽旁间隙、颌骨及周围的神经、血管,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能够与良性肿瘤边界锐利、光整、境界清楚等相鉴别。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 基底细胞腺瘤 占涎腺肿瘤的2%,好发于老年男性,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与腺淋巴瘤多有重叠,CT增强也可明显强化,需结合临床及病理进行鉴别。 发生在中老年男性、腮腺后下方的无痛性肿块,边界清楚,病灶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特别是双侧或多发病灶,有吸烟史,应首先考虑腮腺淋巴瘤的诊断。 谢 谢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