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处理与上报 三 针刺伤处理流程 处理与上报 潜伏期 从感染HIV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无症状时期,称为“潜伏期”。 持续时间可短至数月,长至15年以上,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 。 潜伏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可能与患者本身免疫功能、HIV病毒的种类、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人体感染HIV后的营养、健康状态等有关。 临床表现期 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常见症状:低热、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囊虫病、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 艾滋病症状 艾滋病症状 被针头刺伤后 是否会感染HBV 等传染性疾病? 讨 论 针刺伤的危害风险相关因素通常包括: 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器械的种类、 污染的血量、接触的途径等。 病人相关因素:相关疾病阶段、血液中病毒的数量及浓度等。 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全身健康状况、易感性、接触频率和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模式、接触后的快速自我防护等。 接触血量愈大、接触时间愈长,机体获得病原的数量越多,感染机率也就更高。 护理人员防范意识薄弱。 操作行为不规范。 护理人员短缺工作繁忙,抢救应急状态。 医疗操作环境的影响。 护士针刺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针刺伤的原因 针刺伤的预防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规范操作行为。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提供防护物质上的充分保障。 实行人性化管理,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建立健全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 三、针刺伤的处理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尽早处理、早报告,由医院专门组织(如院感染控制科)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 第二步 第三步 第一步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 伤口应用消毒液侵泡或涂抹消毒。 包扎伤口。应使用防水敷贴。 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 保持镇静 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 使用抗菌肥皂立即冲洗接触部位 报告和记录损伤患者姓名、器械和环境 刺伤后应在24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 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第1针30μg 第2、3针各10μg ; 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抽血查HIV 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监测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 是一种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即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中分离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处理后而制成。 乙肝疫苗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肝疫苗 1、接种时间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 2、接种人群 乙肝疫苗 3、接种疫苗前,常规进行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测。 4、 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针刺伤的原因和预防 2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3 针刺伤的危害 1 定 义 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据估计医务人员大约有: 2-40%暴露于HBV 3-10%暴露于HCV 0.2-0.5%暴露于HIV 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致感染性疾病 传播的几率: HBV 6.0-30.0% HCV 0.4- 6.0% HIV 0.25-0.4% 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432 名实习护士在 10 个月实习期间共发生了2 756 次锐器损伤,平均每人发生6. 4 次。其中发生针刺伤1 111 次,平均每人发生2. 6 次; 发生过锐器伤的403 名, 占93.13 %;受伤次数在≥2 次的有371 名,占86 % . 一、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心理影响 产生焦虑、紧张、悲观、恐惧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引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