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工艺与设备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机械搅拌混合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四、絮凝反应 (1) 反应的作用 是使混合形成的小絮凝体经过充分碰撞接触,絮凝成较大颗粒的过程。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四、反应(絮凝) (2) 反应过程的水力条件 反应设备应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和适当的搅拌强度,使小絮体有一适宜的相互碰撞机会。 搅拌强度太大或太小,会对反应池的絮凝效果产生影响。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絮凝控制指标: 速度梯度G=10~70s-1。 水流速度v=15-30mm/s。 反应时间t=15-30min。 絮凝控制指标Gt值=104-4×105 》》》》 絮凝控制指标研究 (1) Gt值 (2) GtC值 (3) aGtC值 考虑颗粒浓度及脱稳程度等因素进去,提出(2)、(3)。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2) GtC值 以GtC值(C为胶体浓度)作为反应设备的控制参数,并建议GtC值控制在100左右较好。 理由是反应效果与水中颗粒浓度有关,例如当低浓度时,反应设备的效率就会降低,但如果人工投加粘土,效果就能提高。 (3) aGtC值 以aGtC值(C为胶体浓度,a表示有效碰撞系数)作为反应设备的控制参数。 如果脱稳颗粒每次碰撞都能导致凝聚,则a=1,实际上总是a1。 (三)絮凝反应设备 (1)设备分类 (按搅拌方式分) A、水力搅拌反应池: B、机械搅拌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2)水力搅拌反应池 A、隔板反应池 B、折板反应池 C、穿孔旋流反应池 D、旋流式反应池 E、涡流式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A、隔板反应池 a、往复式 b、回转式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a、往复式 特点: 水流在池内作180o 转弯,局部水头损失较大,且絮凝体有破碎的可能。 水头损失0.3-0.5m。 b、回转式 特点: 水流在池内作90o转弯,局部水头损失大为减小,且絮凝效果有所提高。 水头损失比往复式小40%。 B、折板反应池 平折板反应池一般分为三段。三段的折板布置可分别采用相对折板、平行折板和平行直板。 另外还有采用波形板的。 (竖直放置)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C、穿孔旋流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由若干方格组成,分格数不少于6格。 隔墙上下开孔,水流沿池壁切线进入形成旋流。第一格孔口小,旋转速度大,随后依次递减,对应G值递减。 D、 旋流式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设计要点: 反应时间8-15min; 喷嘴入口流速2-3m/s。 E、涡流式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设计要点: 底部锥角30-45°, 反应时间6-10min, 入口流速0.7m/s, 圆柱部分上升流速4-6mm/s。 (3)机械搅拌反应池 A、浆板式和叶轮式。 B、水平轴和垂直轴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分格串联,每格设以搅拌机。分格越多,絮凝效果越好。但造价高和维修量大。 为适应絮体形成规律,第一格搅拌强度最大,其余依次递减,对应G值也递减。 机械搅拌反应池设计参数: A、絮凝时间为15-20min。 B、池内设3-4挡搅拌机。 C、隔墙上下开孔,防止水流短路。 D、叶轮线速度自第一挡0.5m/s起逐渐减小到末挡的0.25m/s。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4)组合絮凝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5)混凝反应池的设计要点: 反应流速一般按由大逐渐变小进行设计。为防止絮粒被破碎,应控制反应器内的流速。 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10-30min为宜),并控制反应速度,使梯度值G值达到10-75s-1,通常20-60s-1,使Gt值应控制在104~105之间,保证反应过程的充分完全。 对于低浊度、低碱度废水宜采用较大的t值;对粗分散、杂质含量高的废水宜采用较大的G值。 采用水力搅拌的反应设备,其搅拌强度可由水流速度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