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马鹏辉)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马鹏辉 一、《西游记》的成书 1、成书 《西游记》故事始于唐僧取经。 《旧唐书·方伎传》:唐僧,俗姓陈,名祎, 法名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 唐代贞观年间,他只身到印度,穷研佛学奥秘, 13年后满载归国,带回梵文佛经657部。今西 安大雁塔,即当年玄奘藏经的慈恩寺塔。 唐僧弟子《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纪实中夹杂神话传说和佛经故事。 一、《西游记》的成书 南宋刊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文字粗略,情节简单,还没有猪八戒,“深沙神”只出现一次,但已出现猴行者形象。大致勾画出《西游记》的基本框架。 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猴行者已变为孙悟空,深沙神也改为沙和尚,并在文学中首次出现猪八戒形象。 2、作者 不同说法: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 、吴承恩 胡适、鲁迅等学者均认为是吴承恩撰。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人。 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3、版本 繁本:为百回本。最早刻本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本,20卷。 清代刻本: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 简本:有两种。《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0卷,共69则,1/4百回本篇幅,朱鼎臣编辑,万历间刻,有唐僧出身故事;《四游记》中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共4卷41回,篇幅与朱本相近,无唐僧出身故事。一般认为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 二、主要人物分析 孙悟空 原型 “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等 唐李公佐《古岳渎经》中的淮涡水怪无支祁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 佛经故事中求法成正果的猕猴 特征 “自在不成人” “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来自中国还是印度 据报道称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 哈奴曼是印度古老史诗《罗摩衍那》中最重要的角色,传说他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善于排除危险。对哈奴曼的崇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的笈多时代,比《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出现还早了1000多年。 本土说——由无支祁演变而来 代表人物:鲁迅 “本土说”也称“民族传统说”,始自鲁迅, 该学说认为魏晋以来,佛教典籍的翻译 渐多,所以印度的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文人们喜欢其新颖奇异,于是有意或无意中使用,于是这些故事慢慢变得中国化。 具体到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鲁迅则认为应当来自中国民间传说,他举唐朝人李公佐小说中的怪兽——淮涡水神无支祁为证,认为孙悟空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从而认定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本土。 外来说——自印度进口 代表人物:胡适 “外来说”也称“印度传入说”,始 自胡适,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 “石磐陀”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 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和石磐陀之于玄奘,(1)向导作用相类;(2)解决危难作用相若;(3)行者身份相同;(4)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唐僧 坚持十四年初衷不改 历史真实与滑稽意味 软弱无能与刚愎自用 不拒奉承与不守纪律 历史上玄奘 玄奘,河南人,俗姓陈。13岁出家,21岁受戒(得到和尚的资格证书)。 他在介绍中印两国的文化典籍,尤其是印度的佛教文化方面的贡献,值得大书特书。有名的“唐僧取经”,就讲的这件事情。 偷渡出国 他早就想申请去印度留学,但唐朝政府不批准。贞观三年,河南闹饥荒,当地政府允许老百姓自行外出避荒,自谋生路。他利用政府允许出外逃荒的机会,偷越国境,经过敦煌,一直向着正西走,再向南折进入印度。 异域成名 玄奘到印度以后,先到了当时佛教的研究中心——那烂陀寺,佛教研究的一个中心,聚集了许多佛学大师。经常有四千学者住在这里,加上流动的学者,总共可达万余人。玄奘就拜戒贤法师为师,学习佛经。 玄奘在印度留学期间学习优异,当时小乘佛教叫他“解脱天”,大乘佛教叫他“大乘天”。“玄奘” 的中文名字印度人不熟悉,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