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详解.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详解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田建东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 概述 本病的发病,多数病例呈良性经过。任何年龄皆可发病,年长儿症状较重,秋冬季发病率稍高,多为散发,偶见流行。除发热持续、咽痛充血、扁桃体红肿、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周围血象淋巴细胞总数及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外,严重病例可并发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肺炎、呼吸道梗阻等。本病病程长短不一,自数周至数月不等,有并发症者病程较长。患病后一般可获终生免疫。 概述 本病从发病和病情经过看,属于中医温病范畴。通过辨证治疗,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等治法,具有消除症状快,恢复血象早,缩短病程,促进康复等特点。而且对病程较长,迁延难愈的病例,也有较好疗效。由于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抗EB病毒的药物,西医学的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近10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导较多,显示出中医治疗的良好前景。 病因病原 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 病因病机 本病因外感传单时邪(EB病毒)而发病。传单时邪由口鼻而入,侵于肺卫,结于咽喉,并内传脏腑,流注经络,伤及营血,发生本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不耐温疫热毒侵袭,而易于发生本病。加之小儿感邪之后,易于化热化火,故本病发病之后表现为全身性的热毒痰瘀证象,病程也较一般温热病症长。 病因病机 传单时邪从口鼻而入,首犯肺胃,初起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咳嗽,咽痛咽红,烦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症。若兼夹湿,还可见困倦乏力,脘腹痞闷,面黄肢重等症。肺胃受邪,多以肺的病变较为突出。如发热咽痛、乳蛾红肿甚则溃烂,此为温疫时邪化热化火,肺热壅盛上熏咽喉所致,同时伴见咳嗽痰多。热毒由表入里,由卫气进入营血,可见壮热烦渴,皮疹发斑,或衄血尿血等气营血分症状。 病因病机 由于热毒炽盛,炼液为痰,痰火瘀结,充斥脏腑,流注经络,上攻咽喉,内窜营血,故可见全身性的热毒痰瘀之证。如痰火热毒流注经络,发为淋巴结肿大;热毒内灼,气血瘀滞,发为腹中积聚痞块(肝脾肿大);热毒痰火上攻咽喉,发为咽喉肿痛溃烂;热毒内窜营血,迫血妄行,发为皮疹发斑、衄血尿血;热毒内陷心肝,发为抽搐昏迷;痰热内闭于肺,发为咳嗽痰喘;痰火流窜脑络,可致目眼歪斜、失语瘫痪;湿热瘀滞肝胆,发为黄疸。热病耗气伤阴,加之病程较长,后期以损伤气阴为主,同时热毒痰瘀之邪不易速清,常瘀滞流连,症状消失缓慢。 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 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临床表现 1.发热 除极轻型病例外,均有发热,体温自38.5~40℃不等,可呈弛张、不规则或稽留型,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战和多汗;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中毒症状多不严重。 临床表现 2.淋巴结肿大 60%的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皆可被累及,以颈淋巴结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胸廓、纵隔、肠系膜淋巴结偶亦可累及;直径1~4cm,呈中等硬度,分散而不粘连,无明显压痛,不化脓,两侧不对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及压痛;肿大淋巴结消退需数周至数月。 临床表现 3.咽痛 约半数患者有咽痛,咽、悬雍垂、扁桃体等充血、水肿或肿大,腭部可见小出血点,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齿龈也可肿胀,并有溃疡;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少见。 4.肝脾肿大 约10%病例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可达2/3,约5%~15%出现黄疸;几乎所有病例均有脾肿大,大多仅在肋缘下2~3cm,偶可发生脾破裂。 临床表现 5.皮疹 约10%的病例出现皮疹,呈多形性,有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荨麻疹等,偶呈出血性;多见于躯干部,较少波及肢体,常在起病后1~2周内出现,3~7天消退,不留痕迹,未见脱屑;比较典型者为黏膜疹,表现为多发性针尖样淤点,见于软、硬腭的交界处。 临床表现 6.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极少被累及,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周围神经炎等,临床上可出现相应的症状;脑脊液中可有中等度蛋白质和淋巴细胞增多,并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预后大多良好,病情重危者痊愈后也多不留后遗症。 临床表现 7.病程 自数日至6个月不等,多为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轻;少数病例的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称之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病初起时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30~60)×109/L,第3周恢复正常;在发病的第1~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