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1〕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情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交流情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2〕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1、? 创设兴趣情境,引发好奇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好的状态,唤起他们强烈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
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创设了故事情境导入:小红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红问爸爸:“您过生日为什么比我还要少呢?”学生也都不知道,一直摇头这时就抓住时机:“你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这样的导入方法,学生就觉得好奇,激发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2、创设矛盾情境,诱发求知欲
教学中有许多地方似乎是矛盾的,教师如能抓住矛盾及时设疑,学生会感到疑惑,并且会产生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儿童探究、了解自己未知的东西而产生的愿望和意向。如在教学毫米时,我创设矛盾环境,让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根跳绳长2( ),一根铅笔长15( ),一个硬币大约厚1( )。前两题学生可以用学过的厘米、米来填,而一个硬币用他们都不合适,这时我给了一个答案厘米。这时很多学生脱口而出:“错了,硬币比1厘米还要小”。那到底用什么来表示呢?这时出示正确答案“毫米”,由此加深了对毫米的认识。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难点,提出疑点,揭示矛盾,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又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先复习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出“如果量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很自然就会思考“有怎样的简便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创设争论情境,激发批评性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该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4〕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在练习课上的一道题:找规律填数10、( )20、( )、30、()。让一位学生回答了是15、25、35,这答案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也判断了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有一位学生有疑问的站起来说:“我的答案是12、22、32不行吗?我认为10到12增加了2,12到20增加了8,20到22又增加了2,22到30又增加了8,30到32又是增加了2”学生思维又被激活了,到底这样行得通吗?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是有分量的,这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好奇、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卡罗琳·原伯说过: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5〕因此,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最愿意参与的一种学习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