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ppt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对象与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1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35人。平均年龄62.9±9.9岁。平均病程6.9±2.7年,平均空腹血糖9.93±4.58mmol/L,平均餐后血糖17.22±6.19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10.25±2.25,正常对照组36例,为本院助血员。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9.3±0.7岁。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见表7.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1例合并高血压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清中sVCAM-1水平。原作者根据不同并发症的有无,分别计算各有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sVCAM-1均数和标准差,并进行t检验(见表7.6)。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01。合并高血压患者sVCAM-1较微血管病变者增高更明显,P0.001。结论:sVCAM-1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分析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原作者在设立正常对照组时未严格遵循实验设计的均衡性原则。糖尿病组的平均年龄为62.9±9.9岁,而正常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29.3±0.7岁。两组年龄相差悬殊,在许多重要的非实验因素方面并不能达到均衡一致。作出结论时就会缺乏说服力,如需设立对照组,应选择年龄相当的健康老年人。 分析 再看原作者的分析目的,是要考察sVCAM-1是否与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关,研究对象应为2型糖尿病人群,选择正常人群作为对照似无必要。 仔细研究此资料,研究者关心的实验因素有四个,即“有无高血压”、“有无肾病”、“有无神经病变”和“有无视网膜病变”,还有其他可能对结果有影响的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和其他血液指标,还原为原始资料的表格,示例如下,见表7.7。 分析 分析 可见该资料涉及多个原因变量和多个结果变量,内容较丰富,原作者欲分析sVCAM-1与各个并发症的关系,采用若干个t检验进行分析,这是不妥的,因为各因素有可能并不是互相独立的,不能保证在分析某个因素时,就没有其他混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释疑 针对较复杂的资料,一般都整理成表7.7的样子,表中每行代表一个病例,每列代表一个变量,对于名义变量或有序变量等不便直接输入,可考虑编码,如性别“男”用1表示,“女”用0表示,有高血压用“1”表示,无高血压用“0”表示,等等,这样在计算机输入和统计处理时均较为方便。 释疑 在做好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前提下,根据研究目的,合理选择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 如研究影响sVCAM-1大小的有哪些实验因素,本资料涉及四个实验因素,每个因素2个水平,组合成16组,如果各组在其他因素达到较好的均衡性,并且各组合下样本例数都不太少,可以按四因素析因设计的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释疑 若考虑消除各组的重要的非实验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可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协方差分析。 若各组的组合太多,导致有的组合下例数太少,此时,可考虑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当然样本例数不能太少,一般要求样本数是变量个数的10倍以上。 若研究目的是探讨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此时,结果变量就是“并发症的有无”,其他变量就是原因变量(需要根据专业知识选入),因为“并发症有无”是一个二值变量,此时可以考虑采用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释疑 若想研究几个血液指标的内部从属性,不涉及任何分组变量,此时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 若想研究几个血液指标之间的亲疏关系,此时可进行变量聚类分析。 若想根据多个血液指标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病人进行分类,此时可进行样品聚类分析。 若想根据多个血液指标对糖尿病的并发症类型作出判断,此时可进行判别分析。 当然在选择统计分析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时,要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否则,就会失去统计分析的意义,变成数字游戏了。 * 11.07±0.57 16.04±1.29 9.08±0.90 9.2±1.2 65.6±7.2 28 有肾病、视 网膜病变 10.56±0.49 18.24±0.96 10.65±0.76 5.4±0.9 60.7±11.3 33 无肾病、视 网膜病变 11.07±0.57 15.82±1.32 9.06±0.93 9.2±1.2 65.9±7.3 27 有肾病、 神经病变 10.56±0.49 18.36±0.94 10.62±0.74 5.5±0.8 60.6±11.2 34 无肾病、 神经病变 10.67±0.65 15.36±1.92 8.94±1.15 10.1±1.7 67.4±6.7 17 有高血压、肾病 10.87±0.46 17.95±0.81 10.31±0.69 6.0±0.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