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像的发展与展望
影像医学及核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祝寻寻
X线成像
X-CT成像
MRI成像
核医学设备成像
安全防护
X线成像
X线之父---伦琴
(1)穿透作用
(2)X射线的荧光作用
X线的特征
X线的特征
(3)X射线的感光作用 X射线能使多种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例如,X射线能使照相底片感光。
X线的特征
(4)X射线的生物效应。
生物组织经一定量的X射线照射,会产生电离和激发,使细胞受到损伤、抑制、死亡或通过遗传变异影响下一代,这种现象称为X射线的生物效应。这个特性可充分应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
1. 按机械结构方式分类
固定式
移动式
便携式
X射线影像设备的分类
2. 按用途分类
(1)诊断用X射线影像设备 根据用途又可分为胃肠诊断用X射线设备、口腔摄影X射线设备、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和手术用X射线影像设备等,也有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X射线影像设备。
(2)治疗用X射线影像设备
X射线影像设备的分类
口腔全景X线机
手术用C臂X射线影像设备
乳腺X线摄影设备
胃肠诊断用X射线设备
3. 按管电流量的大小分类
(1)小型X线机(管电流100mA)
(2)中型X线机(100mA~500mA )
(3)大型X线机(500mA~1000mA )
(4)超大型X线机(1000mA管电流)
X射线影像设备的分类
传统医学X射线影像设备的特点
医生看胶片诊断
模拟图像
胶片的存储
数字医学X射线影像设备,根据成像原理不同,可分为计算机X射线放射影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设备系统,数字X射线放射影像(Digital Radiography,DR)设备系统。
数字医学X射线影像设备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射线探测器直接把X射线信息影像转化为数字图像信息的技术。
当前DR设备主要采用二维平板X射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 :
数字医学X射线影像设备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加入造影剂之前拍片,得到一幅图像,然后加入造影剂,得到血管造影图像即蒙片,将两幅图像相减,得到数字减影像。
没加造影剂的图像
蒙片
数字减影像
数字医学X射线影像设备
X-CT成像
X-CT与X射线摄影相比较有很大区别, X射线摄影产生的是多器官重叠的平片图像
CT是用X射线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图像,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可以显著的扩大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X射线平片与CT断层对比图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是利用人体内原子核在磁场内与外加射频磁场发生共振而产生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它既能显示形态学结构,又能显示原子核水平上的生化信息及某些器官的功能状况,更有无辐射的优点,其发展潜力巨大。
磁共振成像
磁体类型
(1)永磁型磁体:
磁体类型
(2)常导型(阻抗型)磁体:
由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其磁力线与受检人体长轴平行。
安装容易,造价低。但磁场均匀度和稳定性较差,受室温影响大。
耗电量大,需大量水冷却,运行维护费用高,场强一般小于0.3T。
磁体类型
(3)超导型磁体:
射频(RF)线圈
头颅线圈(鸟笼状)
射频(RF)线圈
神经血管线圈
射频(RF)线圈
颈椎线圈
射频(RF)线圈
胸腰椎线圈
射频(RF)线圈
躯体线圈
射频(RF)线圈
乳腺线圈
射频(RF)线圈
通用柔软线圈
美丽的磁共振成像
核医学设备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radio nuclear imaging )(RNI)是核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RNI的主要技术有γ照相、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后两者又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
双探头SPECT
PET
放射卫生防护
放射卫生防护目的
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
将随机效应的发生机率降低到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基本原则
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最优化
个人剂量的限制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标准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50mSv/年
放射卫生的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
外照射: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内照射:
防止放射性物质摄入体内
越远越好!
热释光剂量仪
袖珍剂量仪
哇!
没有污染
屏蔽防护
技术措施
预防性措施
安全操作技术
去污染技术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预防性措施——工作场所的合理设置
清洁区
活性区
保健措施
定期体格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