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通信的发展历程,挑战及机遇.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波通信的发展历程,挑战及机遇

* 微波技术讲座 微波通信的发展历程 挑战及机遇 国际上微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1/3) ◎ 1947年贝尔实验室在纽约和波士顿之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模拟微波试验电路(TD-X)。该电路用真空管作信号放大,采用频率调制(FM)方式。 ◎ 1950年4GHz TD-2系统首次实现承载商用电话业务。 ◎ 从50年代早期开始,在美国以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主干路由上都安装了与TD-2 相类似的微波接力系统。 ◎ 1979年,日本商用系统的波道容量达到3600个话路; ◎ 到1980年,美国商用系统AR6A系统采用单边带调制技术,在6GHz频带的30MHz波道带宽内安排6000个话路,使每路的传输成本降低到历史上的最低点。 ◎ 为提高话音质量,在60年代末期首次出现了数字微波接力系统。 ◎ 为提高频谱效率,出现了64QAM、128QAM、512QAM等高状态调制方式,频谱效率提高到10bit/s/Hz 。 ◎ 1988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美国SONET的基础上,提出了SDH传送网标准。与以前的PDH相比,SDH标准统一了欧洲和北美的标准,使国际间在STM-1及其以上速率上互通成为可能。SDH系统采用同步复用和灵活的映射结构,可以从高阶支路直接分插低阶支路信号,避免了逐级分复接过程,使设备简化。而且,SDH系统安排了大量的开销字节,使网络的操作、管理、维护和配置能力大大加强。因此SDH微波系统在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 信息来源: SkyLight 研究机构 – 直到 Q3 2003 报告 微波传输全球市场纵览 (SDH+PDH) 据资料称,2004年全球微波产业的总收入达29亿USD,下图是全球主流电信设备制造商在2003年至第三季度统计的微波产品的产值。 国际上微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2/3) 信息来源: SkyLight 研究机构 – 直到 Q3 2003 报告 下图是全球主流电信设备制造商在2003年至第三季度统计的SDH微波产品的产值。 国际上微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3/3) 我国微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 我国模拟微波的发展历程 ◎ 在1957年就开始了60路及300路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开发研究工作。 ◎ 1964年开始600路微波的研究工作。 ◎ 1966年开发960路微波系统。 ◎ 1986年,完成了1800路模拟微波的开发工作(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 ◎ 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全国建设了2万多公里的模拟微波电路。 我国PDH数字微波的发展历程: ◎PDH(准同步数字体系)是六十年代由ITU的前身CCITT提出 ◎我国于六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了一跳1.544Mbps的PDH微波设备 ◎79年我国建设了第一条干线PDH微波电路(京汉电路,由电力部于从国外引进) ◎8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4GHz 34Mbps PDH微波系统建于福建省福州与厦门之间 ◎87-89年原邮电部建设了京沪6GHz 140Mbps PDH微波电路 ◎92年我国自行研制的6GHz 140Mbps PDH微波系统(国家七五科技攻关成果)建于湖北省武昌与阳逻之间 ◎95年以后,由于移动覆盖的需要中小容量的PDH微波得到了快速发展,一种安装拆卸容易、小型化的分体设备逐渐取代全室内设备。 我国微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3) 我国SDH数字微波的发展历程: ◎SDH(同步数字体系)国际上是由92年发展起来的 ◎我国第一条SDH微波电路是在95年由吉林广电厅负责引进并建造的 ◎95-96年原邮电部开始引进并建设SDH微波电路 ◎97年我国自行研制的6GHz SDH微波电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在山东通过鉴定验收 ◎2000年后信息产业部已原则上停建国家干线公网用SDH微波电路 ◎我国专网,如广电、煤炭、石油、水利和天然气管道行业,由于行业的特点及自身的需求,已成为SDH微波建设的主力军。 ◎SDH小型化分体微波设备也开始在移动、应急和城域网中应用。 我国微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3/3) 微波的主要用户及业务需求如下表所示,表中方框符号表示相对的业务需求量。 我国微波产业的现状 (1/3) 主要竞争对手如下表所示。 我国微波产业的现状 (2/3) 我国微波产业的现状 (3/3) 微波通信系统、特别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有下列优点: ◎ 具有可快速安装的能力; ◎ 具有可重复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能力(数字微波利用模拟微波的基础设施); ◎ 具有容易穿越复杂地形(跨江、湖及山头)的能力; ◎ 具有在偏僻的山利用点对多点微波传输结构的能力; ◎ 具有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快速恢复通信的能力; ◎ 具有用于混合的多传输媒质的保护的能力。 上述诸多优点不仅应用于城市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