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灌工程设计参数确定
微灌工程设计参数确定1、作物需水量2、设计耗水强度3、微灌的土壤湿润比4、微灌的灌水均匀度5、灌水器流量和工作水头偏差率6、灌水器设计工作水头7、过滤器设计进口与出口压力差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根据蒸发皿蒸发量估算 利用参考作物腾发量的计算 式中,Kc —为作物系数,反应作物特性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Kp —为“皿系数”,是蒸发皿蒸发量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比; Ep —为计算时段内口径为80cm蒸发皿的蒸发量式中, E0 —为参考作物腾发量,mm/d; Kc —为作物系数,反应作物特性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彭曼法估算作物腾发量?式中,?Rn为太阳净辐射量;Rns为太阳净短波辐射量;a为地面反射率,对大部分作物取15%-25%;Rs为到达地面的阳光辐射能量;Ra为大气圈外接受的阳光辐射能量(可查表)大气圈Rnl为净长波辐射量,计算式: N—最大日照时数, n —实测日照时数。 σ —斯瑞藩—鲍茨曼常数 2.01×10-9(mm/日度4) Tk —绝对温度: 273+T式中:ET0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mm/d);C为补偿昼夜天气变化的修正系数;W为与温度和海拔高度有关的权重因子;f(u)为风函数, U为距地面2m高处的日平均风速(km/d);? ea、ed为平均气温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平均水汽压(mbar )。 ed=RH· ea式中,RH为实际相对湿度,%以上各数据可从气象站获得(一般为表格),或换算得到。 国内也绘制了参考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对计算作物需水量很有实用价值。各种气象资料表返回算例返回算例返回算例返回算例返回算例11 f(ed)返回算例返回算例Ud/Un=2.0,Rs=11.2mm/d,RHmax=80%U=0.4m/s返回算例式中,Ea——微灌的作物耗水强度,mm/dkr——作物遮荫对耗水量的修正系数,大于1时,取k=1Gc——作物遮荫率,又称作物覆盖率,随作物种类和生育阶段而变化,对于大田和蔬菜作物,设计时可取0.8~0.9,对于果树作物,可根据树冠半径和果树所占面积计算确定。微灌作物耗水强度微灌耗水强度(日耗水量)设计耗水强度式中 Ia——微灌的灌溉补充强度,mm/d;式中, P0 ——有效降雨量;mm/d; S ——根层土壤或地下水补给的水量,mm/d灌溉补充强度 微灌的灌溉补充强度取决于作物耗水量、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条件,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地下水很深,作物生长所消耗的水量全部由微灌提供。此种情况灌溉补充强度至少要等于作物的耗水强度,即 当有其它来源补充作物耗水量时,微灌只是补充作物耗水不足部分,此时微灌补充强度为例题某苹果园位于北纬30°,地面高程95m,地面翻耕无杂草,冬季有严重霜冻。7月份平均温度T=28.5℃,平均日照时数为11.5h,平均相对湿度RH=55%,最大相对湿度RHmax=80%,有效降雨量为31.5mm。2m高处的日风速U=35km/d(0.4m/s),昼夜风速之比Ud /Un=2.0,苹果树已种10年,果树对地面的覆盖率为0.7。试计算该果园7月份的苹果作物需水量、日耗水强度、灌溉补充强度和7月份的灌溉供水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型钢管桩专项施工方案 - 副本.doc
- 微小RNA.pptx
- 微弱信号检测3.ppt
- 微弱信号检测4.ppt
- 微弱信号检测5.ppt
- 微扰理论及其应用.doc
- 微控制器实验一.doc
- 微时代交流.ppt
- 微晶玻璃ppt.pptx
- 微晶纤维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 03 专题五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正文】听课手册.pdf
- 03 第16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正文】听课手册.pdf
- 04 实验十三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正文】听课手册.pdf
- 03 专题十六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正文】听课手册.pdf
- 03 专题十四 电学实验基础 【正文】听课手册.pdf
- 07 实验十二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正文】听课手册.pdf
- 06 实验五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正文】听课手册.pdf
- 07 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正文】听课手册.pdf
- 05 实验十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正文】听课手册.pdf
- 06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正文】听课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