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9 微观经济政策).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观经济学(9 微观经济政策)

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判断社会收入分配平均或不平均程度的数量指标。 0<基尼系数<1,基尼系数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越不平均。 三、矫治对策 对策有: 1、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遗产税等; 2、支付失业救济金、养老金、抚恤金等各种津贴、补助; 3、实施“最低工资”法案;资助贫困地区; 4、义务交易和免费人力培训等。 第九章 微观经济政策 主要的市场失灵: 1、垄断阻碍要素自由流动,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2、外部性无法由市场本身解决 3、公共产品无法由市场提供 4、信息不完全阻碍市场有效运行 5、社会的非市场目标(如缩小贫富差距)无法由市场价格机制实现 微观经济政策的对象: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市场失灵使得稀缺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 第一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一、垄断造成效率损失 与竞争性厂商相比,垄断厂商的产量低而价格高 垄断厂商依仗垄断地位攫取高额利润,使改进技术和管理的动力大大下降 垄断导致寻租(P114)行为 二、反垄断政策 反托拉斯法 1890《谢尔曼法》(Sherman Antitrust Act) 1914《克莱顿法》(Clayton Antitrust Act) 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1950《塞勒-凯弗维尔法》(Celler-Kefauver) 中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起实施   三、自然垄断 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条件的作用,行业呈现出长期平均成本递减的特征。 对自然垄断的管制 边际成本定价:P=MC 缺点:企业亏损,需政府补贴 平均成本定价:P=AC 缺点:企业无动力降低成本  四、反垄断政策的基本内容   尽管各国反垄断政策及其具体执法体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主要有:   (一)禁止限制竞争协议   限制竞争协议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市场主体以协议、决议或者其它联合方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电信网通签署全面停止竞争协议(2006) 协议主要内容: 双方停止在非主导区域的所有项目投资: 传统固话用户,大灵通、小灵通等无线市话用户,宽带用户,呼叫中心等所有类型客户; 停止在对方领域发展新的公众用户:非主导方在各本地网不再增加新的端局号; 非主导方在各省不再增加新的IP地址段; 停止在对方区域停止发展新政企客户  (二)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的某种特定产品在特定市场范围内具有主导地位,使其他企业处于从属、被动的状况。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导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市场的其他主体进行不公平的交易或者排除竞争对手的行为。 例:搭配销售; 掠夺性定价; 价格歧视;   排他性交易。 (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一切经销商在特定市场内只经销自己的商品,不得经销其他企业的同种或同类商品,包括经销商只向制造商独买、制造商只向经销商独卖。)   (三)控制兼并   企业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家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地位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家企业。 链接:外资对我国企业的控制、兼并触目惊心。 /146916367.html 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 ;联邦贸易委员会 。 中国:商务部 欧盟竞争法第86条: 一个或多个在共同市场内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滥用这种地位的任何行为,可能影响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因与共同市场不相容而被禁止;特别是禁止包含下列内容的滥用行为:   (1)直接或间接地实行不公平的购买或销售价格,或其他不公平的交易条件的;   (2)限制生产、市场或技术发展,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3)在相同的交易情形下,对交易对方当事人实行不同的交易条件,因而置其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的;   (4)要求对方当事人接受与合同主体在本质上或商业惯例上无关联的附加义务,作为签订合同的前提条件的。 一、外部性(Externality) 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收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 第二节 外部性 二、外部性的分类 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 私人收益社会收益 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 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1)外部性 ①故事:“村民跪拦县委书记求治污” (《腾讯网》) 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产权界定清楚,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市场力量本身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那么政府的介入通常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