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断句精练教案(考虑二至三课时) 实题演练 16、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B.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C.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D.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16.答案:A 实题演练 17、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B.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C.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D.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17.答案:C 实题演练 18、用“/”给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项是 (??? ) A.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B.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C.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D.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18.答案:C 实题演练 19、用“/”给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项是 (??? ) A.群臣固欲君之 / 无礼也力 / 多足以胜其长勇 / 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 B.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 / 力多足以胜其长 / 勇多足以弑君 / 而礼不使也 C.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 / 力多足以胜其长 / 勇多足以弑君而礼 / 不使也 D.群臣固欲君之无 / 礼也力多足以胜 / 其长勇多足以弑君 / 而礼不使也 19.答案:B 实题演练 20、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B.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C.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D.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20.答案:D * 知识概括 一、实词断句: (1)、判断名词、代词做主语,在它的前面断开;看见名词、代词做宾语,在它的后面断开。 (2)、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后,名词、代词充当介词宾语,可在它后面断开。 (3)、找动词,一般是谓语。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可区分出独立的句子(动词、形容词无宾语),句意明确,动词、形容词断句。 (4)、代词断句,有些代词指代对象意义明确,独立完整,充当宾语时,可以代词断句。 知识概括 二、虚词断句: (1)、句前有虚词是发语词,要在它前面断开,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 (2)、句后有虚词是句末语气词,要在它后面断开,如“乎”、“哉”、“也”、“矣”、“尔”、“欤”、“焉”、“耳”等语气词常用在句末。 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这种可以不用断开。 知识概括 二、虚词断句: (3)、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多用在一个句子的开头,也可以考虑在关联词前(或后)面断开。 (4)虚词句与句之间停顿,前后句意独立性较强,可以虚词停顿断句。 知识概括 三、句式断句: (1)、几种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句中或句后断句(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考虑为断句依据);“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可以考虑后面断开。 知识概括 三、句式断句: (2)、几种惯用问句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不亦……乎”(不亦说乎?);“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