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配气机构

第三章 配气机构 主要内容 概述 配气定时与气门间隙 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一、概述 功用 按照气缸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的要求,准时地开闭进、排气门,向气缸供给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新鲜空气(柴油机)并及时排出废气。 进饱排净,当进、排气门关闭时,保证气缸密封。 配气机构总体构造 主要包括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 现代汽车发动机都采用顶置气门,将进排气门倒置于汽缸盖上。 工作原理 配气机构的分类 气门的布置形式:气门顶置、侧置 凸轮轴的布置位置:下置、中置、上置 凸轮轴传动方式:齿轮、链条、齿形带 每缸气门个数:二气门、三气门、四气门、五气门 1、气门布置形式 顶置:进排气门倒挂在气缸顶上 侧置:它的进、排气门在气缸的一侧 气门顶置 顶置: 由凸轮、挺柱、推杆、摇臂、气门和气门弹簧等组成。 其特点,进气阻力小,燃烧室结构紧凑,气流搅动大,能达到较高的压缩比,目前国产的汽车发动机都采用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 气门侧置 组成: 由凸轮、挺柱、气门和气门弹簧等组成。省去了推杆、摇臂等另件,简化了结构。 特点: 因为它的进、排气门在气缸的一侧,压缩比受到限制,进排气门阻力较大,发动机的动力性和高速性均较差,逐渐被淘汰。 2、凸轮轴的布置位置 下置 中置 上置 凸轮轴的布置位置 下置 凸轮轴布置在气缸体上; 凸轮轴离曲轴近,可以用一对齿轮传动。简化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传动装置,有利于发动机的布置。 传动链长,零件多,机构刚度差,高速动力学性能差。 高速发动机不用。 凸轮轴的布置位置 上置 凸轮轴布置在气缸盖上 凸轮轴的布置位置 中置: 凸轮轴位于气缸体的中部 3、凸轮轴的传动方式 齿轮 凸轮轴下置,中置的配气机构大多采用圆柱形正时齿轮传动 一般只需一对正时齿轮传动,若齿轮直径过大,可增加一个中间齿轮。为了啮合平稳,减小噪声,正时齿轮多用斜齿 链条 适用于凸轮轴上置的配气机构,可靠性和耐久性不如齿轮传动。 需要链条张紧装置和导向装置 皮带 适用于凸轮轴上置的配气机构 4、每缸气门数及排列方式 2气门 每缸两个气门,即进/排气门 多气门 为了改善换气,应尽量加大气门的直径,特别是进气门的直径。由于燃烧室尺寸的限制,气门直径最大一般不能超过气缸直径的一半。当气缸直径较大,活塞平均速度较高时,每缸一进一排的气门结构就不能保证良好的换气质量。因此,在很多新型汽车发动机上多采用每缸多个气门结构:3、4、5 两气门的布置 四气门的布置 配气定时(配气相位) 配气定时就是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相对于上、下止点曲拐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 配气定时工作原理 理论上的配气相位分析 进、压、功、排各占180°,进、排气门都是在上、下止点开闭,延续时间都是曲轴转角180°。 实际表明,简单配气相位不适应实际工作,不满足发动机对进、排气门的要求。实际发动机转速很高,每个 行程很短;进排气不充分,发动机功率下降。 进气门早开、晚关/排气门早开、晚关 气门重叠 配气定时工作原理 进气门早开 为了在进气开始时进气门能有较大的开度,减小进气阻力,使进气顺畅。 α=0°~30°CA 进气门晚关 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和压力差,以增加进气量。 β= 30°~80°CA 进气行程延续角 180°+α+β 配气定时工作原理 排气门早开 增加排气压力,提高排气速度。 γ= 40°~80°CA 排气门晚关 充分利用排气惯性,减少缸内残余废气。 δ= 0°~30°CA 排气行程延续角 180°+γ+δ 配气定时工作原理 气门重叠角 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使活塞在上止点附近时,进排气门同时开启。 α+δ 可变配气定时机构 1. 本田VTEC可变配气系统 VTEC 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Variable Valve Timing Valve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VTEC的作用 发动机低速运转时,VTEC不工作,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较高且燃油消耗较低; 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控制VTEC同时改变进气门的正时和升程,增加进气量,使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大大提高。 VTEC在发动机低速运转 VTEC在发动机高速运转 2001年,HONDA再次向世界车坛推出了新一代的VTEC技术,名为i-VTEC(intelligent-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智能可变气门相位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i-VTEC就是在VTEC引擎上加入VTC(Variable Timing Control 正时变量控制)的装备,达到了所谓的“气门重叠角的控制”。 其他几种可变配气正时机构 VVT-T

文档评论(0)

bigone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