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式亲密关系:独生子女父母对家庭关系和孝道的期待.docVIP

协商式亲密关系:独生子女父母对家庭关系和孝道的期待.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协商式亲密关系:独生子女父母对家庭关系和孝道的期待.doc

协商式亲密关系:独生子女父母对家庭关系和孝道的期待 2014年07月16日 09:51 来源:《开放时代》 作者:钟晓慧 何式凝 【内容提要】近年来在中国城市中,许多父母为独生子女出资购房。舆论及学者将此称为“啃老”,担心家庭关系功利化、孝道衰落。本文对此持不同看法。通过2010~2011年对广州22个家庭作深度访谈后发现,父母们不认为自己是“被啃”的受害者;相反,他们是购房的主动发起者或积极参与者。文章以“亲密关系”和“个体化”为理论视角,揭示父母积极购房的动机,并分析当代中国代际关系。首先,父母们是为了与成年子女建立协商式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涉及金钱、感情和集体决策三种要素,与西方强调倾诉和表达的“纯粹关系”不同。中国案例不仅扩展西方主义对“亲密关系”的定义,也重新理解以往研究中,中国家庭经济活动与感情交流二元对立的关系。其次,这反映了在中国个体化进程中,这一代父母既获得自由,又感知到风险。他们积极构建新的家庭关系,是一种重新嵌入社会的努力。 【关键词】家庭 亲密关系 金钱与感情 孝道 独生子女 父母 一、导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他们的成年独生子女在城市中购买住房(Li Zheng, 2007; Yan, 2011a; Li, 2008;马春华等,2011),家庭内部的资源如金钱等,从原来的向上流动逐渐转变为向下流动(沈奕斐, 2010; 康岚, 2009),流行的说法是年轻人在“啃老”或者父母们在“被啃”。怎样理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评价对家庭代际关系的意义?相关的研究文献在两个方面出现了分歧与争论。   (一)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父母:单一而极端化的受害者形象   第一个方面涉及家庭关系与孝道的担忧,主要分歧在于,成年子女是否变得更加功利,中国父母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受害者。“孝道”被认为是维系中国家庭关系的核心价值和指导家庭生活的行为原则(Ikels, 2004; Whyte, 1997);而孝道危机则一直是许多学者观察重点。郭于华(2001)在河北农村发现,老人因缺乏子女照顾而自杀。阎云翔(Yan, 2003, 2009)的黑龙江乡村调研发现,家庭中子女的地位在提高,父母的权威在下降。年青一代追求个人权利与幸福,常常忽视赡养老人责任。极端例子包括老人遭子女谩骂、被赶出家门甚至遭到虐待。他还观察到,上海有些年青人“榨取父母的存款”①,为自己置办嫁妆和购置新房。他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父母也由于为解决子女住房问题动用大笔存款,给晚年生活埋下隐患。对孝道危机的这些研究,突出了父母一代的受害者形象。这些研究者相信,中国社会已呈现个体化特征,家庭关系日趋工具化,年轻人变得利己而忽视孝道,父母则是家庭关系转变中的受害者,被动承受个体化进程带来的后果。  但是,最近一些学者观察到,所谓的受害者形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Thogersen Ni, 2010; Boermel, 2006; Zhang, 2005)。在他们看来,中国父母的形象要积极得多,既能够与子女保持情感和沟通(Evans, 2010),也有追求独立自由的一面(Zhang, 2004;Logan Bian, 1999)。例如,曹诗弟和泥安儒(Thogersen Ni, 2010)在2001年对山东老人做的问卷调查,以及在2004~2006年做的深度访谈发现,老年父母同样追求解放、自由和方便。老年父母们既希望与子女保持紧密的情感联系,也希望有相对独立的个人生活,不受多代合住的约束。他们认为,子女不惹父母生气,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兴趣和习惯,不干涉父母的生活同样是子女孝顺的表现。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父母尤其如此。这一研究挑战了将父母视为弱势群体的单一理解。  后面一种研究提示我们,将中国父母不分差别地理解为弱势受害者,会导致相关研究集中关注农村的贫穷老人,忽略了中老年父母的多样性形态。在讨论独生子女家庭关系以及父母们面临的养老危机文献中,同样由于缺乏对父母形象多样化的理解,很少研究关注独生子女父母对家庭关系和孝道的期待是否发生变化,是否采用积极策略去应对家庭关系的转变。   (二)中国家庭关系的变化:金钱与感情二元对立和分割   第二个方面涉及家庭关系中,金钱与感情的相互关系,具体又包含三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传统的“经济合作社模式”②(the corporate model)。即理性的家庭成员互相合作,以便争取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感情沟通对保持良好家庭关系既不相关也非常缺乏,努力工作、相互帮助才是关键(Potter, 1990)。   第二种理解则认为,过去十年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家庭关系出现与西方工业社会类似的情感转向(intimate turn),或者出现浪漫的革命(the romantic revolution) (Evans, 2010; Yan,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