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改写200字.doc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浣溪沙改写200字

浣溪沙改写200字 改写 浣溪纱 开篇一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就很有意思。一个连续的动作加上两个名词,却把一种意境创造出来了。偏偏是珍珠串成的帘子,卷起来挂在玉钩上。当然,优美的动作和优雅的饰物更要配美人,这个卷珠帘挂玉钩的自然是个婀娜窈窕的女子。而这女子(转 载于: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浣溪沙改写200字)为什么要卷起珠帘?她是要眺望窗外的景致: 我轻轻卷起珠帘,随手将它挂在碧玉雕琢的帘钩之上,举目瞭望那春意盎然的景致。可是为什么?为什么生机勃勃的春天却给我带来一丝感伤呢?那愁绪烦扰着我禁锢在这幽深楼阁之中。 渐渐的,也不知自己在窗前矗立了多久,眼看着天色渐渐阴沉下来。一阵风儿吹过,将那原本还在枝头嬉戏闹春的花儿纷纷吹散。那些花儿呀……你们如此的美丽,却在风中无奈的飘零着,哪里才是你们的归宿呀?其实……我何尝不是那日渐凋残随风荡漾的花儿?哪里又有我的归宿呢?越想越觉得茫然无望。 牛毛细雨已经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眼望着那鸟儿飞来飞去寻觅避雨之处。哎……又是一年,依旧没有信使传来我牵挂人的消息。雨中的丁香花仿佛凝结着我的忧愁,任风吹雨打去消磨。不去想那么多了吧……扭项回头间又见暮色里昏昏沉沉的三峡水,那江水就像我的愁怨,无穷无尽自天际滚滚涌来…… 从表面上看这首《浣溪沙》与另一首《望远行》题材上颇为相似,其实两者间有极大差别。从词句上看,这首词已经摆脱了前者的晦涩与卖弄,在炼字方面更是精细,尤其一个“锁”字已经用得出神入化了。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看,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在《望远行》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丝期盼的感觉,而在《浣溪沙》中那种期盼已经不复存在,转而变成一种无奈何等待。那是“等待戈多”,等待命运的判决! 如果抛开这首诗,需知道当年李璟统治的南唐王朝已经是江河日下了。他为了换得苟安,甚至不惜屈从后周,消去自己的帝号。固然李璟和他的儿子是缺乏斗争精神的,不过从人性的角度考虑,要李璟振作一搏似乎也是不现实的。于是在这种情形下,李璟写出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风里落花谁是主? 帝王讲话乃至作文是讲求语言的,谁是主这样的话不是随便讲的。天子富有四海,岂不就是天下之主?固然李璟自己削去了帝号,但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子总还是要讲的。他自己可以这样说,但是大臣百姓却不可以这样讲,若是在清朝说出这么句话足够惹出文字狱来了。 最终,李璟这一句“风里落花谁是主”一语成谶,南唐王朝到头来做了风里落花。但是恐怕他想不到,他儿子李煜也来了个一语成谶,道出句“人间没个安排处”,最终没个下场! 人世间有一种情愫叫做等待,莫名其妙的等待。等待命运的安排,等待现实的打击,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如今有了网络和舶来语,这种情愫我们亦可称之为“受”。 人毕竟是哭着来到世界上的,我们固然有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拼搏,但是终归是要去接受、感受、经受、遭受一切辛酸苦辣的…… 篇二:《浣溪沙》导学案 涉县光华中学备课方案 5 5 课前小测:(时间___________分值__________) 说明: 1、本方案是备课的基本要 求,各科根据学科特点以 及个人教改的新思路,适 当增加课堂活动内容。 2、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自学内容: 3、课堂展示和重点检查什么 程度的学生,根据问题的难 易程度灵活掌握。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词的风格、作品及词人生平经历;学习词的基本知识;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2、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充分发挥想象在阅读诗词的作用;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3、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在感悟中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第1页 共6页 一、学生准备,教师引导 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