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十五人工合成抗菌药解决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4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一、概述 简史 抗菌作用及机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二、常用药 第三代喹诺酮类优点 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PAE较长 用药方便 与其他常用抗菌药少有交叉耐药 价格低廉 【抗菌作用】 广谱杀菌药 G(-)菌 G(+)菌 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 【抗菌作用】 1.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阻碍G (-)DNA的合成。 【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细菌耐药性机制】 随着第三代喹诺酮类临床应用的广泛,耐药菌株逐渐增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是染色体的基因突变。 DNA回旋酶基因的突变,使得该酶发生改变。 细菌细胞膜孔道蛋白的改变,使细菌细胞膜对药物通透性下降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 【临床应用】 敏感菌感染首选药 泌尿生殖道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 肠道感染与伤寒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一、概 述 历史 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疾病的治疗,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 该类药物是最早人工合成抗菌药,首次用于临床的是百浪多息(prontodil,1935)。 历 史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发现,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 1935年合成了第一个磺胺药物 1937年制出“磺胺吡啶” 1939年制出“磺胺噻唑” 1941年制出了“磺胺嘧啶” …… 1939年,杜马克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优缺点 优点 抗菌谱较广 性质稳定 使用方便 价格低廉 对某些感染(流脑、鼠疫)有显著疗效 缺点 抗菌活性弱,为抑菌剂 易产生抗药性 肾损害 【结构与分类】 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 分类 全身性感染(口服易吸收) 短效类(t1/2﹤10h) 中效类 (t1/2=10~24h) 长效类(t1/2﹥24h) 肠道感染(口服难吸收) 外用药 【抗菌谱】 抗菌谱广:对多种G+和G-菌及其他病原体都有 抑制作用。 细菌: G+: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G-: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 布氏杆菌及变形杆菌等 绿脓杆菌: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可对抗。 其他有效的病原体:衣原体、疟原虫等; 无效的病原体: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和螺旋体。 【抑菌机制】 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只能利用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二氢蝶啶,在细菌体内经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 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作用机制】 PABA + 二氢喋啶 [用药注意] 首剂加倍 局部感染清创排脓 局麻药普鲁卡因减弱磺胺药的抗菌作用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分布:广泛,血浆蛋白结合率25%~95%,结合率低的药物易于通过血脑屏障(SD)。 消除:肝代谢,肾排泄。 原形药和代谢产物在酸性尿液中溶解度低,易析出结晶。 不良反应 1、泌尿系统损伤: SD、SMZ的乙酰化代谢产物,可在尿路(尤其在酸性尿中)析出结晶,引起肾损害:蛋白尿、血尿、尿痛、尿少、尿闭等症状。 预防:⑴口服碳酸氢钠; ⑵用期不可过长(不>7d); ⑶嘱病人多引水(尿量>1500 ml/d); ⑷老年人、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或禁用。 第三节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 【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1~2h血浆浓度达高峰。 迅速分布全身组织及体液,肺、肾和痰液中。 大部分以原形由肾排泄,尿浓度约高出血浆浓度100倍,血浆t1/2约为10h(与SMZ和SD相近)。 【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抗菌谱和磺胺药相似,抗菌作用强,对多种G+和G-菌有效。 单用易引起细菌耐药性。 【临床应用】 TMP常与SMZ或SD合用( t1/2 相近,对细菌四氢叶酸的合成双重阻断,两药合用产生协同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