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自行车.doc
骑姿 上篇 目前我们遇到的公路新手最普遍的问题有两种:1.上管总长,特别强调龙头太长骨盆无法长时间直立,手用力撑会导致肩痛,姿势无法维持。2.坐垫高度太高,骨盆晃动太大膝盖容易受伤,太低大腿抬不高膝盖会以外八姿态骑乘,既无力又伤膝盖。讲骑姿我们来看图说故事吧,下图为新手( 红色 )与老手( 蓝色 )在骑乘姿势上的比较,骑姿的特点就是 「立骨盆」「 拱背部 」「转髋不转腿」1. 初学者想像把手向前压,骨盆就会立起来,但最终目的是能放手还可维持相同骨盆直立的姿势;同时手指放松,手肘向内收,轻松坐手不负重量。2. 肩随手往前、头向后收。3. 背自然拱起,约在第十二节胸椎。4. 骨盆立起。5. 屁股不前移,要用大腿根部上提。6. 膝盖内收,不可外八。腕:高速巡航姿势,基本上手要打直甚至内收。肩:肘打直,肩胛前移,从上面看下来像个倒U字形。腰:骨盆立肘内收,从背后看不太到手肘,像“花枝“一样流线型。背:从后上方向下看,手脚全部隐藏在身体的面积底下。← 修正后 修正前→ 自己比较吧!补充说明修正前的照片:图右下一 典型的初学者错误,屁股前移,肘弯,背平。图右下二 肩胛骨外开手肘外扩,肌肉容易僵硬,体干无法固定很多人骑不快的原因在於过分意识身体的末梢,Road Bike 用到的肌肉和日常生活中不同,有意识的使用末梢的小肌肉不耐久,尽量不去意识膝盖以下的部份,连膝盖与大腿骨也是,而是用更上面的侧腹肌和骨盘来想像,以这样的意识来骑乘,踩踏会改变,对应的肌肉也会不同。在脚踏的时候,想像画个大圆,出力的时间会比较长。腰部如果摇晃重心不稳脚跟下降,只使用小腿肌容易抽筋。腹部用力与腰部骑乘时的稳定很重要,虽然初学时可以用手「压」车把让腰立起来,最终还是能放开双手时依然可以维持相同的骑姿。实际上以C.D.个人的经验,只要Bike Fitting 作的好,不用刻意去维持姿势,骑上去就已经是这个骑姿了骑姿 中篇在讨论骑姿的时候一定会提到就是Bike Fitin***.的实际心得认为这根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但这个议题很特别,资料很少,说法很多!不知道多数作者是不是因为设定不当产生运动伤害后担心需负赔偿责任,所以均简单带过。在日文杂志里讲到setup的部分也仅举例而无相关说明。,再者就收集的资料中各种论述均有,甚至相反,实难认定何为真理,这篇文章车友不妨定位成一个参考而不是金科玉律,毕竟每个人的身体均不相同,最适合的设定是要多加尝试。另外 我假定这篇文章的读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公路车骑乘经验,也有一台现成的公路车可当调整的参考。车子设定的目的是为了100km以上的竞赛目的,一半山路一半平路的使用范围。先订出这些背景条件很重要,在计时赛与1~200km的长途公路竞赛与登山赛….在设定上完全不同。
回复 收起回复
2楼
2012-02-14 01: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
101.71.21.*
谈 Bike fitting,先谈最适合尺寸!什麼是最适尺寸?请教过目前有订制车服务的高阿丹先生下的定义:1.一定骑的很舒服。2.有最大的调整空间。在这个原则下,如果一台车要去「适应」,基本你的设定就有再调整的必要,我们可以同意设定没有对错,但一定有范围,不然车厂没有必要作出那麼多尺寸的车架供车友选择。那一个规格是可以提供「最舒适」与「最大的调整空间」可由一些步骤来尝试。第一件事,决定你的曲柄长:在这个部分,找到的资料有:身高的1/10 、股骨长的18.5%、腿长x 0.216....等等的参考资料,总括而言,太长的曲柄不利回转,太短的曲柄不利爬坡。我的身高166,胯下长78cm 依各种算法都是在170mm以下倒是不用费心,我也试骑过172.5mm腿长的曲柄,完全就是个不舒服。如果还想多了解可参阅EUAQ 版的6649篇谈曲柄长的文章。另外Campy ‘07年新推出了177.5与180的腿长,可提供长腿车友更多的选择。第二件事,座垫高与膝回转点坐垫高:有几个公式就是跨下长的0.865=BB到坐垫顶面或是腿 长 x 1.09 = 踏板轴心到座垫表面的距离,可以用这个长度作为的起始设定点,因为实际上踏板高低、坐垫软硬、踩踏的方式都会影响这个高度,甚至有车友视登山或平地作不同 的设定。另一个设定方法是坐在椅垫上脚后跟放在踏板上以腿打直的高度设为坐垫高。另外也可由背后观察踩踏时屁股会不会左右摇摆作为高度的确认。另外补充: 高度并非一成不变,登山赛调低一点,平路调高一点有助踩踏,一般约是在3mm的范围内作调整。另外随著膝回转点改变,要重新检视坐垫高度需否须配合作调整。调整坐垫高C.D.习惯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