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博简《陈公治兵》研读札记(一).doc

上博简《陈公治兵》研读札记(一).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博简《陈公治兵》研读札记(一).doc

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首發) 曹建敦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上博簡(九)以下簡文多講排兵佈陣,以及不同地形狀況下的戰車步卒之陣形,可以和《周禮·夏官·大司馬》、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以及傳世《孫子兵法》、《尉繚子》、《六韬》等兵書參看。 簡文:命臣相執【10】事人整師徒,執事人必善命之,命相緩(),五人於吾(伍),十人於行,行不成率 ,命從灋(法)小人將【11】簡文所言乃治兵立卒伍、正行列之事。《周禮·夏官·司右》:“凡軍旅,合其車之卒伍,而比其乘,屬其右。”鄭玄注:“合、比、屬,謂次第相安習也。車亦有卒伍。”《司馬法》卷下:“凡戰之道,等道義,立卒伍,定行列。” 敷,讀為輔,敷為滂紐,輔為並紐,皆為魚部字,音近可通。輔,本為車上的構件,許慎因不明輔之本意,遂解釋為人面頰上的器官,《說文·車部》釋為:“輔,人頰車也。”頰車是人面頰上的牙下骨,載齒的齶骨。《釋名·釋形體》:“頤,養也,動於下,止於上,上下咀物,以養人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輔車其骨強,所以輔持口也;或曰牙車,牙所載也……車皆取在下,載上物也。”輔引申有夾之義。《呂氏春秋·權勳》“若車制有輔。”高誘注:“輔,頰也。”《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杜預注:“輔,頰輔。”輔是依附於車輪上的部件,為車輪外邊夾轂的兩根直木,目的是增強輪子的承重能力,故先秦又有“夾輔”之詞。 緩,讀為轅,《容成氏》簡一有“軒緩氏”,即所熟知的“軒轅氏”,緩通轅。簡文意思是兵士夾車轅兩旁而陳。楚人治兵,以車轅為主,兵卒夾轅而列于左右。《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楚國治兵之法云:“蒍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百官象物而動。”杜預注:“在車之右者挾轅爲戰備,在左者追求草蓐爲宿備。《傳》曰‘令尹南轅’,又曰‘改乘轅’。楚陳以轅爲主。”孔穎達疏云: 《司馬法》:兵車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甲士在車,不共碎役。所言左、右者,分步卒為左、右也。兵車一轅,服馬夾之,而言“挾轅”者,步卒被分在右者,當軍行之時,又分之使在兩廂,挾轅以為戰備。楚陳以轅為主,故以轅表車,正是挾車嚴兵,以備不虞也。其應在左者,使之追求草蓐,令離道求草,不近兵車也。蓐謂臥止之草,故云“為宿備”也。此是在道時然,故云“軍行,右轅,左追蓐”。至於對陳之時,則各在車之左、右,故豫定左、右之分,在道分使之耳。 楊伯峻注補充曰:“挾轅實即挾車。”兵車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若干人。步卒分為左右兩隊。右隊步卒于行軍之時在車的兩廂,挾轅(實即在車兩邊)以備不虞。左步卒離道求草,不近兵車。到對陣之時,步卒則夹轅各在車之左右。 簡文:車為主安(焉)。【簡13】 《周禮·夏官·大司馬》云:“險野,人為主;易野,車為主。”鄭玄注引鄭司農云:“險野人為主,人居前;易野車為主,車居前。”簡文“車為主”,指車在前,步卒在後。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八陣》云:“車騎與戰者,分以為三,一在於右,一在於左,一在於後。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厄則多其弩。險易必知生地、死地。”可以參看。又《六韜》有“險戰之法”與“易戰之法”:“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陳,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故車騎不敵戰,則一騎不能當步卒一人,三軍之眾成陳而相當,則易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八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八人,八人當一騎。一車當十騎,十騎當一車。險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四十人,四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四人,四人當一騎。一車當六騎,六騎當一車。夫車騎者,軍之武兵也。十乘敗千人,百乘敗萬人。十騎敗百人,百騎走千人,此其大數也。”先秦兵家對於戰爭地形地貌非常重視,將之分為“險戰”與“易戰”,《陳公治兵》有多處言及險戰之法。 簡文:……之(止?)師徒乃出,伓(背)軍而,將軍後出安(焉),名【簡15】 背,背靠。先秦兵家在佈陣或戰鬥時強調背靠有利地形或可以憑靠的場所。如張家山漢簡《蓋盧》云:“倍(背)陵而軍,命曰乘勢。”《孫子兵法·軍事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同書《行軍篇》云:“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背均為背靠之義。軍,指營壘。俞樾《群經平議·春秋左傳二》:“宋齊衛皆失軍”,俞樾按:“軍,謂營壘也。” ,整理者讀為陣。或疑此字為,乃《說文》之字,讀為襲。 簡文:之曰弇行女(如)(閟),女(如)逆(閟),女(如),女(如)攻,女(如)御追,必慎……16】 簡文是講弇行陣以及軍隊開闔攻伐追擊一定要謹慎行事。弇行,陣名。先秦陣名往往以“行”名之,如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云:“田忌問孫子曰:‘錐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孫臏兵法·十陣》云:“凡陣有十:有方陣,有圓陣,有疏陣,有數陣,有錐行之陣,有雁行之陣,有鉤行之陣,有玄襄之陣,有火陣,有水陣。”弇弇行,為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