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具体操作方及注意事项.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疑三探具体操作方及注意事项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流程及操作方法 所谓“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因而通常有四个环节。这里“设疑”、“解疑”、“质疑”以及“自探”、“合探”、“再探”构成了这种教改方法的鲜明特征。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与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其核心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国家培养未来社会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三疑三探”新授课教学流程 a、2010年秋以前流程 一、设疑自探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二、解疑合探 1、提问与评价。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 2、讨论。中等生也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讨论。 3、教师讲解。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予以讲解。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第一个环节:设疑自探 步骤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要求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充分研究和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一定出示),借助口头(肢体)语言(如故事)、生活实例、社会热点、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课例一:五里桥初中语文教师翁雪丹《阿里山纪行》(歌曲加图片) 课例二:教学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一节,教师可安排学生计算:(x+y+1)2-x(x+y+1)-y (x+y+1),(x+1) 2-2( x+1 )+1, (a+b+c)2-(a-b-c)2,通过师生比计算速度来引出新课,让学生发问。 课例三:八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教师可让学生猜想、观察 “漏斗吹球”、“友好乒乓球”的演示实验,形成问题氛围。 注意点: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导入新课。 步骤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自探问题,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将自探问题确定下来。自探问题的“主干”应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问题”到底应该由谁来“设”?这是我们培养人的原则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最大的缺陷是让学生学“答”而非学“问”。传统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想听的睡大觉,好一点的是老师问学生答。现在全国课改比较好的课堂大都是老师出示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围绕提纲自学教材。这实际上只是将口头问变成了书面问,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形成定势习惯,教师问什么学生才想什么,教师不问,学生就不会主动去想,也就是说教师让你思考你才思考,让你思考几个问题你就思考几个问题,不让你思考你就不能思考。 这样做能“直奔主题”,节省课堂时间,但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听话的孩子”,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培养方式可能对眼前的考试有利,因为老师的“问”大都瞄着“考点”,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害。 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不敢挑战权威成了我们学生的共同特征?这与我们的教育只重“学答”不重“学问”有关,与我们教育者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民主意识、缺乏对话意识有关,我们没有给学生发问的空间,课堂中的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 我们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但是,也不能像当前课堂那样把学生视为解答问题的“机器”。 由学生自己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会让学生产生自豪感、成就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兴趣。因此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应该

文档评论(0)

elouw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